無線充電會在 2014 年成為主流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4 年 09 月 02 日 10:00 | 分類 零組件 , 電力儲存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無線充電會在 2014 年成為主流嗎?


物聯網或許是網際網路出現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破壞性技術。分析師預估 2018 年將會有 300 多億台無線網路連線裝置。最新報告也指出,美國家庭平均擁有 10 台需要隨時充電的裝置。隨著連線裝置數量增加,這個數值將會持續攀升。想像一下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錶同時放在一個平台上充電的日子,你再也不需要用到一堆充電器和好幾個插座。

無線充電技術的起飛

無線電力傳輸能讓使用者不用電線就能幫數台電子設備充電,甚至未來什麼線都不用了。雖然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已存在一段時日,但直到它從第一代的感應式技術演進到第二代的共振技術才開始有成為主流的趨勢。

感應式技術需要兩個線圈:一個做為傳送器,一個做為接收器。當電流通過傳送器線圈,產生的磁場會在接收器線圈產生電壓,進而為行動裝置或充電電池供電。雖然感應式技術引起了人們對無線充電的興趣,但也有一些限制,例如使用者一次只能幫一個裝置充電,而且裝置必須精準地放在充電板上。

感應式技術的限制並非無線電力傳輸遲遲無法起飛的唯一原因。由於各個組織坐擁不同彼此競爭的標準,造成使用者的困惑與不便,使得無線電力傳輸更窒礙難行。為了讓無線充電成為主流技術,各家技術規格必須要能相互配合,不然就得整合成統一標準。

多虧共振式無線充電技術,統一無線充電標準的未來正在成形。由無線充電聯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與電力事業聯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共同推廣的共振式技術是從充電空間自由度(spatial freedom)的概念發展而來。與既有技術不同的是,共振式技術利用具有眾多獨特優勢的電磁共振原理。

2

共振式無線充電技術只用一個簡單傳輸天線來支援多個接收器,並利用透過 Bluetooth Smart 技術通訊的無線電力控制系統,而且能透過非金屬表面傳送電力。Bluetooth Smart 能在無線電力接收器與充電板之間提供穩定的通訊通道,因此即使裝置再小,例如頭戴式耳機或穿戴式裝置,也能清楚並靈活地跟充電板互相溝通,既方便又簡單。透過充電空間自由度的概念,使用者就能用一個傳輸器幫數個裝置同時充電,而且不需要顧慮放置的位置或方向。

 

整合,讓充電充滿各種可能

在這些優勢的帶動下,許多規格開始相互配合,並朝整合的目標前進,而這可能在 2014 年發生。一旦整合開始起步,市面上將出現愈來愈多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由於同時幫多台裝置充電變容易了,無線充電也將帶動 IoT 市場的發展,例如運動追蹤器、穿戴式裝置與健康狀況監測無器。

想像一下這對業者、零售商、服務供應商和消費者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無線充電解決方案可能從咖啡廳、機場、餐廳、電影院到家具店遍地開花。消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幫裝置充電。零售商和服務供應商甚至可以用無線充電來提供加值服務,讓消費者在最喜歡的商店、機場或其他地方獲得更個人化的行動用戶體驗。

3

不過,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先開發出共振式無線電力的端對端解決方案,讓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將其整合到各種裝置中,而且這些解決方案必須能與感應式無線充電器相容,並確保運作不受干擾。

無線充電對智慧型手機用戶而言是很酷的功能。不過,在物聯網領軍的時代,每個消費者的網路連線裝置動輒數十台,因此無線充電將成為基本規格。要讓無線電力成為主流規格,並打造連網世界,業界必須共同為共振式無線充電技術的單一標準而努力,並加速端對端無線電力解決方案的普及。

ABI Research 預估 2015 年市面上將有 1 億台具無線充電功能的裝置,而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將於 2018 年達到 4 億台。這些目標指日可待。

(作者 Reinier van der Lee 為博通手機平台部門產品行銷總監,負責行動裝置電源管理晶片(PMU)的產品規劃與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