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舉行 2015 年研發成果發表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5 月 13 日 10:40 | 分類 光電科技 , 尖端科技 , 市場動態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研院舉行 2015 年研發成果發表會


為積極推廣最新研發成果與尖端科學技術移轉,建立學術界與產業界密切的合作關係,中研院智財技轉處訂 2015 年 5 月 13 日上午 9 時至 12 時 20 分於本院人文館 3 樓第 2 會議室舉辦「2015 年精密儀器 / 醫材 / 光電 / 綠能研發成果發表會」。歡迎各界先進屆時蒞臨指教。

此次發表會篩選出 15 項具備潛力發展應用於醫學檢測、綠能及光電儀器等各領域之研發成果,由研究團隊現場說明與回應。預計將有超過 100 位企業代表出席,對於移轉台灣優秀學術研發成果,建立產學順暢的溝通平台甚具效益。

在醫學檢測方面,幾項先進的奈米醫學檢測技術成為這次亮點。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宇光博士所研發之利用 X 光奈米顆粒技術之微血管三維顯微成像技術,以奈米粒子作為生物體內腫瘤及血管偵測之媒介,如將螢光奈米粒子投至生物體內,可同時使用 X 光及紫外光激發螢光等成像方式以觀察細微之微血管,來判定特定細胞生長分布以及腫瘤微血管新生之關聯,提高基礎及臨床癌症醫學研究效益;另外,以金奈米粒子作為腫瘤血管栓塞劑,藉由金奈米粒子累積並栓塞於腫瘤血管的特殊方式阻斷養分供給腫瘤,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培坤博士,以簡單的單光光源搭配具雙層奈米金屬結構之非標定型偵測晶片,可直接藉由肉眼對檢測物進行檢測,此方法適用於有專一性結合之檢驗方法,如食品安全、定點照護診斷或疾病檢測等。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復博士所研發之高感度分子及生醫快篩晶片,主要的技術為「奈米分子壩」,其設備與方法主要是藉由奈米級無電極式介電泳使蛋白質於奈米隘口結構中從電場高度集中的領域快速輸送並濃縮。可應用於癌症早期診斷、藥廠研發藥物時蛋白質反應及藥物篩選,亦可應用於生化綠能的研發。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羅芬臺博士及其團隊將發表快速生產生物煤、生物炭及活性碳的超級烘焙法,此方法揭露一種超級烘焙系統的裝置和方法,藉由生物質透過這個技術的處理,可產生碳中和的生物煤燃料,或負碳的生物炭。其最特別之處,在於使用熱熔鹽直接與生物質接觸,將生物質快速轉換為生物煤來取代天然煤、生物炭作為土壤的改良劑,或活性碳作為濾材等高價值的產品。

(首圖來源:中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