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 42 週年慶,馬總統盼「創新強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7 月 06 日 11:00 | 分類 市場動態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工研院 42 週年慶,馬總統盼「創新強國」


工研院 3 日歡度 42 週年院慶,馬總統親臨祝賀並頒授第四屆工研院院士證章及證書給台積電董事長顧問蔣尚義、漢民微測科技執行長招允佳及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世界先進前任董事長章青駒。馬總統在授證典禮上送給工研院 16 個字「埋頭苦幹,不提預算,成果亮眼,人人按讚」,盼工研院繼續發揮跨業或跨領域的緊密合作與國際競速,協助政府實現「創新強國」。

馬總統致詞時表示,工研院是企業創新轉型加值創新的基礎,近年來表現十分亮麗,參觀時看到與史丹佛大學共同開發具有革命性的高速充放電新型鋁離子電池,躍上國際 Nature 期刊,還有創下 7 年連續拿下 18 個美國百大科技創新獎,這紀錄實在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證明工研院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獲得肯定工研院各項得獎的技術,有九成是移轉給國內廠商,發展出新產品、成立新公司,每年提供技術超過 15,000 家,合作廠商 73% 是我國中小企業,這一點非常重要。2011 年開始,工研院開始培育科技性質的新創公司,迄今也有 33 家,政府在 99 年提出治國六國論,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在七年中都有具體的進展,尤其在創新方面,政府民間都大力推動,看到工研院有這樣的成果讓我很敬佩。我希望工研院秉持科技報國的精神繼續努力,繼續往上提昇。

Indust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070603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指出,工研院持續深化核心技術,鏈結產學研各界,跨越產業化的死亡之谷。近四年來工研院已成立超過 30 家新創公司,為了提供創業資源平台,孕育更多新創事業成長茁壯,特別成立「工研新創群英會」,邀請上一代成功企業家擔任年輕世代的創業導師,並挹注創業資金,帶動產業生生不息的永續發展。工研院也加速與世界的創新源頭「矽谷」重新鏈結,透過台灣創新創業中心與矽谷當地多家加速器策略聯盟,協助新創團隊,擴展國際視野、爭取國際市場與資金,讓台灣成為全球創新供應鏈的重要夥伴。同時,工研院也將運用光復院區與鄰近的清大、交大,形成一個新型態的「innovation campus」,結合學校與研究機構的的能量,選定有潛力的前瞻技術,如電腦視覺、可見光通訊、微創手術與無人車等主題,進行跨領域的合作研發,同時扮演青年創業加速器的角色。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於院慶菁英頒獎典禮也表示,今年院慶是以「開放式創新 快速化鏈結」為主軸,指的是將工研院「技術模組化」、「創新平台化」,以此為基礎,用快速拼圖的方式鏈結學界、業界外部創新資源,加速創新。現在台灣正面臨產業轉型關鍵時刻,工研院與外部不斷快速鏈結,當累積出的成果達到臨界點後,將可明顯看到台灣轉型升級的成果,成為先進的創新國家。工研院的任務,就是要發展新技術,並將技術導入產業,以「新技術產業化」是工研院追求創新時不可或忘的核心價值。工研院希望打造跨領域創新的環境,把創新、鏈結、快速與勇於挑戰的文化建立起來。以工研院累積多年的創新實力,與產業夥伴攜手,打造下一個台灣黃金年代。

Indust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070602

為發展跨領域創新前瞻技術,工研院深化與產、學、研合作並鏈結國際,以開放式創新加速產業效益,並在今日的「開放式創新特展」中,特別展出工研院跨領域創新、產學研合作的技術成果,包括「身障行動輔助機器人」,為全球第一套針對亞洲脊損使用者體型設計之身障行動輔助機器人;登上英國 Nature 期刊的「可高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技術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共同合作研發,充放電效率高,重複充放電測試超過上萬次,為鉛酸電池的 20 倍以上;外型輕巧的「無線行動 3D 掃描器─mScan」,為搭配智慧手持裝置而設計,透過無線傳輸技術,使用者只需在手機、平板或筆電上安裝應用程式,就可以無線連接 3D 掃描器進行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