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三星、阿里巴巴都去以色列了,台灣去不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0 月 28 日 7:30 | 分類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蘋果、三星、阿里巴巴都去以色列了,台灣去不去?


以色列與台灣,像是一對異卵雙胞胎,在國際版圖上一樣渺小,國家歷史一樣短,兩個國家都國小志氣大,在高科技產業上各有千秋,但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以色列以卓越的軟體研發技術傲視全球,台灣是硬體設計製造重鎮,一軟一硬,理應攜手合作,但以色列人卻說:「台灣大公司都睡著了。」為什麼?

90 年代正是台灣電腦產業的黃金年代,以色列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幾乎每個月都得往台灣跑,他們在 KTV 和台灣的大老闆喝酒做生意,說起台灣的產業和文化如數家珍。這些記憶,對於龍風投(Dragon Ventures)的執行長巴茲萊(Jason Barzilay)而言依然鮮明,他的創業歷程與台灣息息相關,在 80 到 90 年代之間,巴茲萊陸續創辦兩家電腦經銷與製造公司,一家曾是全美最大的電腦記憶體經銷商,一家做家用電腦,每年銷售額高達 45 億美元。

與台灣淵源深遠的巴茲萊,聊起台灣近年來在以色列的動態顯得有些激動:「台灣大企業的市場反應太慢了!這些公司到底在幹嘛?中國政府早已認知到技術很重要,所以這幾年一直派人來以色列投資或購併,相形之下,台灣就快要輸了!」巴茲萊站起來走到地中海美景一覽無遺的陽台上,指著位於他閣樓豪宅後方的工地,「這幾年造訪以色列的中國投資人和政府官員太多了,我準備開一間專門給中國人住的旅館。」

 

以色列到底重要在哪裡?

以色列人講話雖直接卻不夾帶強烈情緒,像巴茲萊這樣直白又激動地並不多見。然而,巴茲萊並非唯一為台灣乾著急的人,在台灣定居 14 年的葛瑞棻是以色列人,因為喜歡台灣選擇在這裡創業,她的公司亞蒙國際管理顧問提供以色列、台灣兩國之間洽商投資的專業顧問服務,長年在以色列和台灣兩地跑,她注意到越來越多亞洲國家找以色列合作,在這之中卻獨缺台灣,葛瑞棻直言台灣已經落後南韓和中國很多,「它們早就明白以色列的重要性,這場遊戲台灣快要輸了。」葛瑞棻說起來十分憂心。

以色列到底重要在哪裡?為什麼兩名以色列人都不約而同地為台灣憂心?綜觀以色列科技業在全球的戰略位置,可以發現以色列形同科技菜市場,哪家科技巨頭缺什麼技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以色列。

蘋果在以色列除了開設研發中心,還陸續收購了 4 家新創,Google(5 家)、Facebook(4 家)、微軟(17 家)也紛紛收購以色列的新創公司,幾乎每個月都有大公司來以色列「搜括」最先進的技術,美國是以色列最大的外資來源,但來自亞洲的瘋狂買客也不甘寂寞,三星光是去年就在以色列投資 8 家新創,日本則在以色列投資了全以第一家亞洲加速器,中國更是來勢洶洶。

數位時代配圖

▲ 越來越多亞洲國家找以色列合作,在這之中卻獨缺台灣。

根據以色列風險投資研究機構 IVC 的資料,過去 3 年間中國和香港的資金以每年 50% 的速度增長,從 2011 年至今,中港投資的以色列公司數量增加了 88%,光 2014 年就有 30 件投資案,目前中港兩地共有 8 支投資以色列的基金,阿里巴巴、百度和奇虎去年都去以色列插旗,市場甚至傳聞阿里巴巴今年將在以色列開設研發中心。

 

中國有計劃地收購技術或團隊

IVC 執行長斯馬那(Koby Simana)分析,3 年前以色列只把中國當作一個資金來源,現在以色列把中國視為另一個充滿機會的市場,以往只有半導體產業會去中國,現在各式各樣的以色列公司都開始擁抱中國。而且,中國在以色列不是只玩金錢遊戲而已,而是有計劃地逐步收購對其本業有利的技術或團隊,「中國公司在購併方面表現得很像美國公司……這 3 年來中國崛起排擠掉了一些台灣的機會,雙方在相互競爭。」Giza 風投合夥人索瑞夫(Ezer Soref)說。

數位時代配圖

▲ 以色列相當具代表性的創投 JVP,今年初獲阿里巴巴千萬美元的投資。

生在台灣,但在中國創業的巨鯨網創辦人江志強,初次去以色列時以中國的行動網路為題演講,一講完一堆以色列人立刻湧上來圍著他問他問西,以色列人對中國市場興趣之強烈讓他大開眼界;第二次去以色列時,以色列團隊的技術和創新程度讓他印象深刻,他一下就投資了十幾家以色列新創。

「以色列人很有創意,我看完都覺得天哪你怎麼能想到這個點子……以色列和中國滿互補的,現在整個中國都在講創新創業,中國都覺得以色列團隊很便宜……台灣再不去的話,東西就被買完了。」江志強說。

綜觀台灣近幾年在以色列的商業動態,最近一次投資以色列是 2009 年上銀科技購併以色列驅動器大廠 Mega-F,還有 2005 年華邦電子購併美國國家半導體在以色列的先進電腦事業處,後來在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除此之外,以色列近年來日日上演的瘋狂血拚戲碼,台灣彷彿置身事外。

 

為什麼台灣沒動作?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和駐以色列代表處經濟組資料,台灣過去 20 年來投資以色列的總金額約為 3 億 5 千萬美元,但跟台灣光去年對外總投資金額就高達 72.94 億美元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一名曾派駐以色列的官員說,以色列有很多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例如以色列的技轉中心獲利能力驚人,學界與業界合作密切,以色列從上而下打造創新產業鏈。至於為何台企鮮少投資以色列?

一位官員透露,他以三星和 Sony 都搶著合作的影音新創 Replay 為例,其實早在日韓之前,他就引介宏達電投資這家新創,沒想到宏達電當時表示考慮再看看,等三星和 Sony 都找上門了,王雪紅才急著要從台灣飛到以色列談合作。

數位時代配圖

▲ 三星和 Sony 都搶著合作的影音新創 Replay,宏達電也表達合作之意。

「我們一直鼓勵台廠來設立研發中心,但台灣的廠商很多覺得他們在中國或東南亞就可以賺一片天,不把心思放在技術研發。」葛瑞棻也有類似觀察,她認為台灣的硬體思惟把自己綁死了,碰到看不懂的技術就不想觸碰,然後再以以色列太貴、太遠或是猶太人太精明為由拒絕投資以色列。她語重心長地說:「我很想要幫助台灣,但台灣必須停止成本優先思惟,保持多元心態,這是你有沒有心掌握趨勢,維持自己優勢的問題。」

巴茲萊說得則更為直接:「台灣 OEM 跟 ODM 公司還要當蘋果奴隸多久?」 但台灣廠商也有話說,曾獲 Giza 投資的太陽能矽晶片上市公司達能科技總經理方震銘認為,以色列雖有很好的技術,但上市櫃電子公司較少,而且比較少零件關鍵製造商,台灣以精密製造大量出口為主,雙方合作機會較少。他也坦言台灣較傾向跟隨國際主流,市場巨頭往哪走、哪個技術可以賺錢就走哪裡,以色列卻選擇走自己的路。

Giza 風投創辦人霍茲曼(Zeev Holtzman)形容台灣公司像在睡覺,對外界動態不聞不問,「但是時候跟以色列一起跳探戈了。」未來台灣與以色列這對異卵雙胞胎要怎麼攜手跳舞?

以色列市場並不大,出口導向的台灣無須將以色列視為目標市場,但近年來台灣力求硬體製造轉型,或許可以在以色列菜市場中找到下一個產業升級的關鍵技術,在一場爭得你死我活的科技業血拚大戰正在以色列開打,台灣還要無動於衷嗎?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Josh Evni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