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八度蟬聯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4 創新技術獲獎為國增光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1 月 16 日 16:30 | 分類 尖端科技 , 市場動態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工研院八度蟬聯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4 創新技術獲獎為國增光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總編輯兼總評審 Tim Studt 也指出,工研院是一個應用研發的機構,研發涵蓋領域也十分廣泛,自參賽以來,每年維持一定獲獎數量,顯示該機構推廣創新研發的決心。這些成果不僅激勵人心,更讓評審看到工研院持續在研發領域挹注大量資源,並在研發初期就已確認其未來可進一步商品化的潛力。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表示,工研院已連續 8 年獲得 R&D 100 Awards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今年主辦單位共有 1,000 多項技術申請,350 項技術入圍,工研院有 9 項技術入圍,已屬不易,最後有 4 項技術獲獎,分別為奈米纖維膜、高敏銳觸覺感知穿戴式輔具、流體驅動緊急照明 、OLED 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十分難能可貴。更重要的是,工研院在國際研究機構中,非常重視客戶及市場導向,相信在得獎技術的產業化上,會有更佳的表現。他也期許,工研院在新技術產業化的過程中,能夠跳脫「用新技術創新」的思惟,從「改變遊戲規則」的角度,創造對國家、社會更大的效益。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傅偉祥指出,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支持的技術獲獎,有兩項重大意義:第一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再度揚威國際。今年工研院在 R&D100 獲獎總件數,超過了 IBM、NASA、麻省理工學院等研發實力一流的單位。第二是,科專研發成果產業化指標也逐年成長。以去年為例,有 966 件專利應用在產業界,是近 6 年的次高;技術及專利移轉總收入近 12.93 億元;促進廠商投資近 467 億元,平均每投入 1 元的科技專案經費,促成廠商投資效果提升至 3.41 倍,達近年新高,顯示法人科技專案透過技術移轉與擴散,實質創造了廠商投資的槓桿效益。

經濟部能源局陳玲慧副局長也表示,一直以來能源局均持續投入綠能領域的科技研發,來實踐台灣能源自主與節能減碳的永續發展願景,已連續 4 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5 項大獎的肯定,包括:2012 年電錶便利貼技轉玖鼎、2013 年近無碳損纖維素生質丁醇生產技術新創成立鼎唐能源公司、2014 年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與台泥共同合作、今年以 OLED 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及流體驅動緊急照明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其中 OLED 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已技轉全球第二大 PMOLED 廠商智晶科技;流體驅動緊急照明實際運用於台南市消防局,也移轉給國內具有國際行銷能力的消防設備企業。

美國 R&D 雜誌執行主編 Linsay Hock 強調,她對流體驅動緊急照明、奈米纖維濾膜及高敏銳感知穿戴式輔具等技術印象深刻,因為它們都是具人性元素的生活科技,流體驅動緊急照明技術能協助打火英雄在執行任務中辨識逃生方向,以拯救更多陷於火場中的生命;奈米纖維濾膜則提供乾淨的水,滿足人類基本生活需求;高敏銳感知穿戴式輔具能有效地抑制本態性震顫症患者的症狀,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這次得獎的技術均是以前瞻創新技術解決目前產業及人類的問題,其中高敏銳觸覺感知穿戴式輔具技術利用穿戴式輔具內的高敏銳性感測貼片感知穿戴者動作意圖,結合抑制顫震機構設計,可讓患者有效完成生活上的動作。奈米纖維濾膜是利用科技方法處理使用過的水,將水循環回收再生利用,且在低壓力操作條件下就能產出高水量與高效率,將有效解決全球水資源短缺,缺水問題。OLED 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利用金屬-有機-金屬(Double Metal Layer,DML)結構產生平面型電漿耦合效應,將綠光材料的發光頻譜轉換為藍光,突破有機藍色發光材料壽命太短的瓶頸,有助於推動白光 OLED 照明產業化。流體驅動緊急照明技術,是將流體的位能差轉化成電能的原理,應用在緊急照明上,可提消防員在火場中隨時擁有充足照明,提高救災效率更確保安全!

此外,工研院的新創公司利永環球也以超薄型壓力感測器技術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利永環球副總侯智升表示,其關鍵技術超薄型壓力感測薄膜技術具備輕薄、可撓性(彎折),能做成各種大小,可用於手機、鍵盤、觸控筆等產品外,還能於健康照護穿戴式裝置加以應用,其技術已與戴爾、惠普、Adobe、夏普等多國際大廠成功量產。這次獲獎的微型壓力觸控筆技術,尺寸可以達到小於 2mm 直徑,有業界領先的靈敏度和耐摔特性,更能讓感壓主動筆感測技術能普及化,第一年上市即導入超過 10 個產品,是獲得獎項的關鍵之一。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是研發領域極為推崇的科技研發國際大獎,每年從全球上千件創新技術中,挑選出 100 項年度具重大創新意義及對人類生活影響深遠的商品化技術今年已邁入第 53 屆,已成為市場上鑑定新技術的革命性地位的重要指標。諸如傳真機 (1975 年)、液晶螢幕 (1980 年)、柯達照片 CD (1991 年)、Nicoderm 戒菸貼片 (1992 年)、Taxol 抗癌藥物 (1993 年)、 實驗室晶片 (1996 年) 和高畫質電視 (1998 年)等都曾獲選為當年度的百大科技獎,對人類未來生活發生重大影響,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4 大創新技術介紹

  • OLED 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OLED 的長生仙丹,產業關鍵的突破金鑰

「OLED 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PCOLED)是利用兩層金屬夾有機材料的結構(Double Metal Layer,DML)堆砌產生的平面型電漿耦合效應,讓長壽命、高效率的綠光材料可以發出藍光,有效取代藍光材料。使用工研院的 PCOLED 技術,不但能延長 OLED 照明的壽命 20 倍,還可運用現有 OLED 製程生產,加速產業化。

  • 流體驅動緊急照明技術:火場的生命之光為打火兄弟闢光明,無懼水裡來火裡去

此項技術包括:「流體驅動消防瞄子燈」與「流體驅動消防撒水燈」兩部份。流體驅動消防瞄子燈提供於消防員滅火救災時使用,「燈照哪裡水就能射到哪裡」的優異性能,在台灣已廣泛應用以提升消防員救災效率及保障其生命安全,在多起任務中更因為照明效果之提升而拯救許多性命;而流體驅動消防撒水燈提供室內建築火災時的緊急照明及逃生路線指引,在火場電力中斷情況下,自動撒水頭的水力將彌補當前火災過程中照明不足的缺點,尤其雷射光能與火場煙霧產生散射效應,提供明顯清晰的出口路線。

  • 高敏銳觸覺感知穿戴式輔具:貼心管家的親密接觸,不再恐懼顫抖

工研院與日本早稻田大學及日商菊池製作所的長期合作,三方以跨國合作方式,對本態性震顫患者進行輔具精進研究。工研院厚實的感測能力,運用在輔具內嵌觸力感測貼片,隔著衣物也可以偵測人的肌肉、姿勢、動作改變,而早稻田大學擅長的上肢顫抖抑制機構設計,再結合菊池製作所快速金屬塑型技術,不但成功創造台日跨國合作模式,未來除可嘉惠國內民眾需求,也同步布局日本產學界與未來高齡化照護與復健應用。

  • 奈米纖維濾膜:低壓高水量,輕鬆取水不費力

工研院的奈米纖維濾膜使用特殊材料聚合加工作成複合膜,孔洞較傳統 RO 中層膜增加許多卻具有良好支撐性,可以穩定支撐最上層軟薄如蟬翼的 Polyamide 層;同時搭配所設計的複合層電荷,具有親水性,易於和水結合,因此只需低電壓操作進行水處理過濾,就可以有高出現有商品的 30-70% 的高出水量。奈米纖維濾膜具有高選擇性及效率,能依不同用途使用進行濾膜材料調整,具有客製化特點。這項技術可有效分別去除水中鈉、鈣、鎂等金屬離子或有機小分子達 99% 以上,更可節省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等高濃度水處理成本 35-55% 以上,實現廢水循環再生利用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