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資料中心會在哪?微軟把它移到深海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2 月 03 日 7:57 | 分類 Microsoft , 尖端科技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未來資料中心會在哪?微軟把它移到深海裡


充滿前瞻性、革命性的特殊實驗計畫,其實不僅Google做得到,前日微軟釋出旗下進行超過半年的特殊計畫Project Natick,希望把未來的運算資料中心,都轉移到海平面底下。

我們每天使用的網路服務,背後很大佔比都是靠好幾座資料中心運作,來呈現前端的服務應用,包含影像串流、電子郵件、社群平台等,然而當運作過度、機器過熱時,就可能發生當機、服務故障的狀況,因此許多科技大廠每年其實花上大筆金錢在資料中心的冷氣電費上。

電的來源,或許可以依靠全新替代能源,如風力、太陽能等發電以追求地球永續環境經營,但隨著愈來愈多企業把基礎架構轉移到「雲端」的同時,資料中心的需求卻也不斷創新高。

Project Natick 誕生於微軟內部的創新激盪活動 ThinkWeek,提案者之一的詹姆士(Sean James),曾經服役於海軍、在潛水艇環境下工作 3 年,他說,當他看到複雜結構的電子裝置已經被帶到海面下,阻擋鹽水的侵蝕而正常運作,那為何不試試資料中心呢?深海的低溫,有可能能夠幫助資料中心的溫度控制,進而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

這個破格思考的提案受到微軟實驗室 NExT 中,領導特殊計畫的懷特克(Norm Whitaker)注意,不久之後,便開始著手進行測試。

數位時代配圖

資料中心在海平面下運作的概念,需要應用科學加上工程專業知識,但最大的挑戰,其實在「人」。人的操作促使資料中心運作,但人卻也佔了一定的空間,更需要氧氣、舒服的環境、燈光、工作換班等輔助條件。

種種考慮下,Project Natick 決定設計一個能夠自我運作、維繫運算條件的資料中心,不需要人力操作。2015 年 8 月,第一款 Project Natick 在美國加州中海岸,入海進行運作測試,由位在加州 Redmond 的微軟工作人員,利用鏡頭與其他感應器,監控並收集溫度、濕度、電力消耗等資料。雖然目前還在實驗階段,但是一切數據都指向正面回饋。

 

大海現象成發電新可能,海底資料中心傳送速度也能比現在更快

數位時代配圖

以資料中心的溫度來說,一般設在陸地上的資料中心都需要花上大筆金錢,來維持資料中心運作,但如果設在深海,深海的低溫環境反而能夠幫助維持溫度,節省一定的營運成本。

一開始的實驗模型選在海岸邊不遠之處,其團隊也發現使用海浪、潮汐等能源做為運算能源的可能性,這有可能幫助創造不需外接電力,靠大海能源就能獨立運作的資料中心。

此外,當資料中心離人們居住的環境愈近時,資料與資料傳送的速度就能更快、減少延誤狀況發生。世界上相當多人口都居住離海邊不遠的地方,這個條件也可能讓海底資料中心的概念,未來更加普及化。

現在,這個團隊正在進行下一步階段計畫,打算放大規模,打造比現在大上 4 倍的容器,能提供 20 倍的運算能力;另外他們也在挑選一個新測試地點,打算引入大海的替代能源,希望這次一下水就能進行長達一年的測試。

(Source:YouTube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