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一次 5 萬,為何 UBER 司機還是罰不怕?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3 月 20 日 12:00 | 分類 app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UBER 在台灣累計被開的罰單金額已經超過 5000 萬元,但,UBER 在台拓點的腳步絲毫沒有減慢,桃園、台中、高雄相繼開通服務,超低價促銷更是砸錢不手軟。在全球各國衝撞體制的 UBER 雖然看似誠意十足與台灣政府溝通,但第一線執法人員的感受可是截然不同;最後,風險還是轉嫁在消費者與司機身上。

UBER 的違法爭議分成兩部分,第一是針對 UBER 本身,因 UBER 認為自己是搭建平台的資訊業者,與政府認為的運輸業者有落差。第二,UBER 司機也會接到罰單,罰金從 2 萬到 5 萬元不等,並查扣汽車牌照兩個月。截至 3 月 5 日為止,交通部公路總局針對前者罰款 3710 萬元,後者則罰款 1706 萬元,合計超過 5 千萬元,UBER 均不服提出行政訴訟。前者目因程序瑕疵公路局需重新送件,後者 UBER 敗訴確定開罰。

「跟他們(UBER)的溝通管道一直都有,溝通層級也很高,但溝通好的事情後來實際執行卻……;」公路總局副執行秘書梁郭國無奈表示,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事實上,公路總局的公務人員碰上 UBER,可說是委屈連連。

去年十一月,政務委員蔡玉玲曾主持召開溝通說明會,邀集 UBER 台灣區總經理顧立楷、亞太區公關經理、與計程車行業代表、交通運輸學者與數位網路名人,討論 UBER 如何適地適法,討論主題集中於「UBER 應屬於運輸業或資訊業?」以及衍生出的繳稅與保險問題。

當時,顧立楷表示 UBER 有替乘客購買保險,與會者要求公布保險業者名稱與出示保單。顧立愷允諾再補件與相關單位,並強調會「願意配合政府」。不過,公路局承辦單位人員私下表示,因為 UBER 目前仍非公路局管轄的運輸業者,因此,承辦人員跟 UBER 索取資料時,得到的答案多半是石沉大海。

不過 UBER 並非真的毫無效率,對於旗下司機被罰款,動作倒是非常迅速。目前法院對於司機開罰部分已經確定必須繳納,也就是說,司機一但被取締,就必須面對5萬元罰金與查扣大牌兩個月的懲罰。但,為何 UBER 司機還是前仆後繼的加入?

 

抓 6 次才吊銷駕照,沒這麼衰吧?

一位在台北全職 UBER 司機說,申請加入 UBER 時公司就說過,被開罰單公司幫忙繳罰款。他就曾被檢舉開單,UBER 迅速派出配合律師,他不但不用繳罰款,甚至還不用跑繁複的行政手續,大牌查扣期間還提供代步車或每日補償津貼,不影響生計。也難怪司機們老神在在,甚至有「被抓 6 次才吊銷駕照,沒這麼衰吧?」的僥倖想法。

不過,羊毛肯定得出在羊身上。據新加入的 UBER 司機表示,今年台灣 UBER 已經提高抽成,從當次車資收費的 20% 漲到 25%,讓許多辭職專心開 UBER 的司機叫苦連天。値得注意的是,公路局已提案要修改管理辦法,可能改成「遭罰兩次,就吊銷執照」呼籲司機切莫心存僥倖。

UBER 以平台搭建的新創者自居,但風險還是轉嫁在消費者與司機身上,現在搭(加入)UBER 還是不是划算的選擇,恐怕還得三思。

(本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