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Taiwan 暫停媒合平台服務,然已成功催化台灣運輸產業邁向創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2 月 03 日 9:15 | 分類 app , 共享經濟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Uber Taiwan 暫停媒合平台服務,然已成功催化台灣運輸產業邁向創新


2 月 2 日 Uber Taiwan 正式宣布,將於 2017 年 2 月 10 日起暫停在台媒合平台服務。Trend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車輛電子分析師張仙平表示,Uber 將其在國外的營運模式導入台灣市場,最終面臨暫停媒合平台服務的困境,但對台灣運輸產業的創新、共享經濟的擴散已起了相當大的效果。

張仙平指出,Uber 在台灣寸步難行,甚至遭交通部勒令停業的原因可由幾個角度分析。首先,Uber 強調的服務價值之一,在於以優惠的價格享受更佳的服務品質,但這樣的核心價值並不完全被台灣消費者買單。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大眾運輸發達與計程車隨招隨停的交通運輸模式,加上尖峰時段的加價機制下,消費者對於 Uber 與一般計程車之間的價格與服務品質差異感受並不明顯,因此 Uber 在台灣尚未展現出真正有價值的在地服務。

從司機的角度探討,台灣不乏具備職業執照的司機加入 Uber 行列,但不論從收入或評分制度來看,Uber 仍然有許多改善的空間。舉例而言,台灣計程車若加入車行或合作社,抽成約 5%,但是若成為 Uber 司機,抽成卻高達 25%,代表必須載更多趟乘客才能達當日業績目標。此外,Uber 以評分制度來控管司機品質雖立意良好,但實行上卻容易因乘客對評分方式的誤解,導致司機分數過低無法載客,因此 Uber 司機執業限制並非想像中的有彈性。

最後,從台灣的交通法規著眼,Uber 服務的本質雖然僅為分享經濟的概念,但實際營業的方向與內涵仍須受到交通法規的規範,不過進入台灣市場的 4 年以來,Uber Taiwan 仍未解決觸法的相關爭議,終究導致「Uber 條款」上路。

事實上,Uber 在許多國家都面臨類似的法規管制,如不符合司機職業駕駛資格、乘客保險不明、未繳稅、不符合相關法律等,甚至在美國本土也會因城市、州的不同而有修正。

張仙平進一步表示,Uber Taiwan 雖然招致暫時停止媒合平台服務的結果,但對於台灣的運輸產業創新甚至共享經濟的擴散,仍起了相當大的效果。Uber 的創新服務與經營模式,讓台灣發展停滯的計程車產業重新跟上時代的潮流,從付款方式的彈性及線上叫車平台等變化,確實是 Uber 帶來的影響之一。其次,此次謝幕也讓 Uber Taiwan 有空間反思,並重新擬定策略,發展台灣獨特的創新營運模式,而非直接導入國外的成功經驗。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