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叫車服務只是一般配對功能?重溫 Uber 兩款「祕密程式」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6 月 20 日 8:00 | 分類 app , 共享經濟 , 軟體、系統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線上叫車服務只是一般配對功能?重溫 Uber 兩款「祕密程式」


近期香港創科局在 Facebook 批評 Uber 知法犯法,再次引起各界對 Uber 的爭議。姑且不論贊成還反對,你可能認為線上叫車服務只是單純的配對功能,沒什麼技術可言。這是真的嗎?如果你真的這樣想,是時候重溫一下 Uber 的 God View 和 Greyball 了。

配對服務的背後,需要數據處理和演算法的支援

Uber 雖然是配對服務,但不代表「技術含量很低」。據 Uber 網站的介紹,Uber 在提供服務的背後,亦會記錄各種各樣的數據作除錯以及浮動定價等用途。與此同時,收集到的數據會進行視覺化處理(Visualisation),讓數據變成有用的資訊。

但即使是配對服務本身,亦涉多種技術。以預計行車時間(ETA)為例,工程師需要分析大量數據,以及開發演算法方能完成;之後如要提升 ETA 的準確程度,工程師更要進行錯誤分析。另一方面,Uber 其他系統亦需要 ETA 資訊才能下決定,所以演算法必須具備效率,把延時減至最低。

撇除這些,其實單就維持以及改良整個網路服務而言,已需要不少技術。事實上,更多技術已在 Uber 官網公布,以上提到的只是少部分。

除了官方提到的視覺化處理和 ETA,一些 Uber 內部員工也爆出公司兩種「黑科技」,是時候重溫一下了:

上帝視角「God View」監視 Uber 使用者

2016 年底 Ward Spangenberg 等 5 名外國前 Uber 員工,公司內部利用 God View 在未經用戶同意下監視和收集用戶資訊,當中包括員工的前度、政要甚至著名歌手 Beyoncé。他們又稱,理論上 God View 只能在有需要時使用,但由於政策「只講信任」,公司沒有主動阻止員工使用 God View。

God View 據指早在 2014 年開始使用,能顯示 Uber 司機的車輛位置,以及乘客叫車、上車、下車的地點。外國媒體 Buzzfeed 同年報導更稱,Uber 高層未獲同意下利用 God View 追蹤他們一位女記者的行蹤,最終 Uber 被美國當局罰款 20,000 美元。

「Greyball」分辨執法人員助 Uber 司機不被拘捕

除了 God View,其他 Uber 前員工於今年初亦向《紐約時報》聲稱公司開發了 GreyBall 程式,能夠助 Uber 司機逃過執法人員。當使用者被 Greyball 標記後,每次使用者打開 App 要叫車時,Uber 就會讓使用者連結到假的 Uber App,並且發送假資料及隱藏該使用者,讓使用者以為附近無車可叫,而在附近的 Uber 司機也不會看到這名乘客。

據指程式曾於波士頓、巴黎、拉斯維加斯、澳洲、中國和南韓等地區使用。Uber 員工會在當地的手機店蒐集「最便宜」、「賣最多」和「最多執法人員購買」的手機品牌與型號資料,因為不少執法人員都是透過大量購買便宜手機建立新帳號叫車的方式來查緝 Uber,所以只要這些品牌型號的手機註冊 Uber 帳號時,Uber 的員工就會開始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料,從使用者的社交網站資料、位置等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是執法人員。

此外,當 Uber 即將要進入一個未獲合法營運資格的新地區時,Greyball 會先在地圖上將該地區的相關政府單位標註起來,在結合 GPS 資料後比對哪些使用者經常在這些地點使用 Uber 程式,以決定用戶應否被 Greyball 標記。

可能大家認為要到「無人車」或者「可回收火箭」的境界才算是「高技術含量」,但其實不少技術都是無形的。你以為在智慧手機程式按一個鍵就召喚來汽車很簡單,其實幕後有不少技術支援;企業為了維持競爭力,也會投入不少技術,尤其是用戶行為分析方面(儘管一些技術有爭議)。因為「看不見就當不存在」而認為這技術沒什麼大不了,未免有些武斷。

(本文由 Unwire Pro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