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執行長:快速的進步,是我們想要的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15 日 12:00 | 分類 Google , 數位內容 , 社群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Google 執行長:快速的進步,是我們想要的嗎?


從人工智慧到低價智慧型手機,Google 一直站在科技發展的浪潮前鋒。但 Google 是否已經成長得太過龐大、走得太快?英國《衛報》在週末科技特別報導中,與 Google 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進行了深度專訪。

當皮蔡還在印度東南部的清奈(Chennai)時,每天必須到醫院詢問母親的血液測試報告,他得花 1 小時又 20 分鐘搭公車到醫院,然後站著等大約 1 小時,但總是得到相同的答覆:報告還沒出來。

他 12 歲時,家裡有了第一台播號轉盤電話,每次他都要花 10 分鐘才終於打進醫院,但醫院的回應仍是一成不變:「你明天再打來。」

多年之後,家裡才終於買了一台冰箱。「我看到我媽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她不用每天煮飯,可以有更多時間陪我們。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確實看到科技帶來的改變,至今仍是如此。我切身的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正向能量。」皮蔡說。

1993 年,皮蔡自印度理工學院畢業後,取得獎學金進入史丹佛大學研究所,父親幫他買了一張從印度飛往舊金山的機票,機票錢相當他父親一年的薪資(約 756 英鎊,換算台幣約 30,240 元)。

如今,皮蔡 45 歲,當上 Google 的執行長,科技的發展更是一躍千里。但是,人們對科技的進步,興奮之餘,也夾雜愈來愈多的質疑與憂慮。

今年初,Google 重新調整經營策略,從原本的「行動優先」,轉為「人工智慧優先」。專注機器學習,開發語音辨識產品,例如 Google Home,可以回應語音指令自動播放音樂或調整室內燈光;視覺辨識產品,例如今年即將推出的 Lens,只要將手機攝影鏡頭對準餐廳招牌,便可顯示網路上關於這家餐廳的評價;另外像是即時翻譯,也將會是未來人工智慧應用的熱門領域。

快速的進步,是我們想要的嗎?

然而,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引發了關於安全與道德的爭議。面對這些質疑,皮蔡的回答倒是挺坦白。

「我承認這些問題確實存在。在矽谷,所有人一心想加快科技進展的速度,」皮蔡說。「但是要把事情做對,卻很難。有時候我們不斷往前推進,但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這些進步很可能造成反效果。身為人類,我不知道我們是否真的希望如此快速的變化。我不認為是這樣。」

另一個外界最擔憂的是 Google 持續擴張與成長帶來的威脅。一年前,Google 宣布「下個十億智慧手機用戶」計畫,針對開發中地區推出低價的行動裝置與應用。難道 Google 不會變相成為另個入侵開發中國家的科技帝國?

「我們不只是開發 Google 產品或服務,我們還建立基礎的平台……我們希望讓科技真正民主化,當每個人都能連上電腦與網路,不論你是諾貝爾獎得主或只是一個有電腦的小孩,都能上網搜尋。」

Google 的意圖究竟是為了當地發展,還是終將成為獨佔市場的科技怪獸,儘管皮蔡有自己的說法,但短期內似乎仍難讓所有人完全信服。

Google 已成為爭議事件的「箭靶」

特別是近日俄羅斯藉由臉書,試圖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新聞,更讓大眾對科技應用的發展似乎超出科技公司的掌握能力而感到憂慮。

就在 10 月 9 日《紐約時報》報導,Google 發現,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有來自俄羅斯的機構在 YouTube、Gmail 和搜尋引擎等平台買廣告,發送假新聞。

另外包括科技公司課稅問題、網路平台散播恐怖主義、因性別歧視文開除工程師、兩性薪資不平等爭議事件,Google 都無可避免地捲入新聞風暴中。

「身為一家大企業,許多事情上我們已成為一個象徵,不論我們是否願意,」皮蔡承認。「我們必須建立比別人更高的標準。一旦犯錯,就得付出慘痛的代價。」

要如何從這些爭議事件毫髮無傷地全身而退,對 Google 和皮蔡而言,都是艱難的考驗。

公司規模越大,越是處於不利位置

被問到擔任 Google 執行長後的心情如何?皮蔡的回答頗意味深長。「回頭看過去 10 年市值最高的大型企業:公司規模越大,越是處於不利的位置。」皮蔡認為,建立資源有限的小型團隊有其必要,即便是擁有 6.6 萬名員工、市值高達 6,420 億美元的 Google 也是如此,「大型企業要不停想盡辦法,避免變得大而無當。」它永遠都必須保有小規模、新創企業的彈性與活力。

皮蔡很清楚,Google 的成功,就是它最大的威脅。一旦達到頂峰,最怕的就是走下坡。「你要永遠想著,在矽谷有某個人在某個車庫裡,正在研發某項產品,而且是比你更好的產品。」皮蔡說。

(本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undar Picha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