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黃金比特幣,淺談區塊鏈的源起、逆襲與未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03 日 18:02 | 分類 區塊鏈 Blockchain , 數位貨幣 , 科技教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數位黃金比特幣,淺談區塊鏈的源起、逆襲與未來


誕生僅八年的比特幣(bitcoin)坐實了「數位黃金」之名,於 2017 年 10 月 20 日漲到歷史新高 5932 美元,價值已超越貨幣史中地位悠久的黃金。如果我們把每 1 比特幣對照每 1 盎司黃金,則比特幣比黃金還要貴了幾倍,真的是大勝黃金,雖然這樣的對比喻有點奇怪,但是所有的媒體都是這麼形容的。每次聽到比特幣,又總會提到區塊鏈,到底什麼是比特幣?什麼又是區塊鏈(block chain)?而區塊鏈是「區塊(block)」了什麼?又「鏈(chain)」了什麼呢?

比特幣的起源

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Satoshi,筆名,其真實姓名目前尚無定論)在 2008 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提出了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演算法,由於比特幣不適合即時大量的小額交易,而且比特幣在法規上存有疑義難以被主管機關接受,因此有人將比特幣的部分技術抽離出來尋找新的應用,並且取了新名字「區塊鏈」,這是區塊鏈這個名稱的由來。由於區塊鏈這個名稱是源自於比特幣,因此要了解什麼是區塊鏈,就必須先從什麼是比特幣談起。

比特幣的運作方式

比特幣的運作方式如圖一所示:
1. 由 Satoshi 發起建位第一個節點(node),節點指的是在伺服器(server)內安裝「節點軟體(node software)」與「比特幣帳本」。
2. 號召網際網路上熟悉電腦操作的自願者在世界各地建立節點,同時在伺服器(server)內安裝節點軟體與比特幣帳本。
3. 節點與節點之間經由「點對點網路連線(peer to peer network connection)」軟體進行資料交換。
4. 使用者安裝手機應用程式(APP)「比特幣電子錢包(BTC wallet)」,並且以手機付款與收款,使用非常簡單。
5. 手機應用程式將交易內容回傳至節點,節點再將交易內容「溢散傳遞(propagating)」給所有的節點。

因此在比特幣的生態系裡,所有的節點是由網際網路上熟悉電腦操作的自願者在世界各地建立,節點指的是在伺服器內安裝「節點軟體(node software)」與「比特幣帳本)」;使用者安裝手機應用程式「比特幣電子錢包(BTC wallet)」,並且以手機付款與收款,資料經由網路傳送給節點,再以溢散傳遞的方式傳遞給所有的節點,最後使全世界的節點內比特幣帳本是同步的。

何謂區塊鏈

由於比特幣不適合即時大量的小額交易,而且在法規上存有疑義難以被主管機關接受,因此有人將比特幣的部分技術(主要是保護資料無法篡改的技術)抽離出來尋找新的應用,並且取了新名字「區塊鏈」,也有人擴大區塊鏈的定義,把前面提到的交易識別確認、資料無法篡改、節點資料同步三種技術通稱為「區塊鏈」。所以到底這三種技術的是怎麼做的呢?

區塊鏈(Blockchain)無疑是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中影響層面最廣的技術之一,然而該技術源自電腦科技,包括:公開金鑰加密、比特幣帳本、雜湊演算法、比特幣的採礦、處理器的應用、網路拓樸、節點資料同步、工作量證明(POW)等知識常困擾財金背景的商務人士。

區塊鏈 Blockchain 應用發展研討會

因此今年臺大資管系與數位未來研究中心,與科學月刊聯手,特別針對金融背景的商務人士打造課程內容,由淺入深介紹區塊鏈的原理,讓財金背景的商務人士能有系統的了解區塊鏈技術。此外,區塊鏈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遇到「如何適當的導入應用」的問題,而因應這項議題,全世界各地都不斷地在進行各式各樣的 POC(概念性驗證計畫),希望能從中摸索出一條適合區塊鏈發展的道路。有鑑於此,科學月刊特別邀請到幾位區塊鏈實際應用推廣的專家一起合作,舉辦「區塊鏈(Blockchain)原理與應用發展:七個概念驗證計畫(POC)案例分析」研討會。特別請到區塊鏈專家:

  • 臺灣網路認證公司-杜宏毅 策略長
  • 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曹承礎 教授
  • 東吳大學富蘭克林金融科技開發中心-蔡宗榮 執行長
  • 科學月刊編輯委員-曲建仲 博士

帶領大家導讀七個已經公布研究報告的概念驗證計畫(POC)案例,讓學員能更深入認識區塊鏈的特質,進而引發全新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