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研十年有成,工研院勇奪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九大獎項​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20 日 19:35 | 分類 尖端科技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科研十年有成,工研院勇奪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九大獎項​


素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傳回捷報!在經濟部技術處、環保署及能源局支持下,今年工研院勇奪九項大獎,包括「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技術獲評審團青睞,獲得「綠色科技特殊貢獻獎」。成績創下歷年之最,超越許多國際重量級研究單位,且多項獲獎技術已實際應用於產業界,例如華南銀行、潤泰集團、全家便利商店、華邦電子、帆宣等業者。

研院今年獲獎的技術有「人工智慧建築節能系統平台」、「化學SEI改質長續航力電動車鋰電池」、「肌肉活動訊號手勢辨識體感技術」、「可視化磊晶製程優化系統」、「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半導體微波退火」、「功耗與熱感知電子系統層級平台技術」、「半導體機台故障預診斷軟體」,應用範圍包括智慧製造、綠色能源管理、軟硬整合智能系統、循環經濟等,均為全球產業重視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除獲得 RD100 獎項之外,又奪下綠色科技特殊貢獻獎(R&D 100 Special Recognition Awards今年僅有三項技術獲頒此獎,實屬不易。此外,軟硬整合已是驅動全球創新經濟的關鍵力量,工研院多年來致力於發展軟硬整合智能化系統,今年共有四項軟硬整合的技術在「軟體與服務」類別勝出,並贏得 RD 100 評審團的高度肯定,可以看到工研院在軟硬整合協助廠商的成就及堅強實力。

「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獎及綠色科技特殊貢獻獎雙料大獎。(科技新報攝影)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指出,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連續十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獲得肯定,猶高手雲集的「華山論劍」勝出。不僅如此,今年獲獎數更是創下新高,勇奪九項大獎,顯示科技專案實力已臻國際一流地位,且以科技創新帶來的產業化效益受到肯定,舉例來說,近三年科技專案平均每年創造技術及專利移轉總收入達 13 億元,專利應用更在去年達 1,251 件,2016 年促成廠商投資金額超過新臺幣 548 億元,創近年新高,也就是說,平均每投入1元科技專案經費,創造 3.61 元投資效益,顯示科技專案以科技創新,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扮演要角,在全球數位經濟浪潮下,科技專案將持續凝聚法人產學研能量,為台灣產業再創高峰。

R&D100 獲獎技術「肌肉活動訊號手勢辨識體感技術」,透過量測肌肉活動訊號進行手勢識別,能應用在復健、運動及虛擬/擴增實境領域。(科技新報攝影)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博士表示,此次獲獎有幾項重大的意義,一是展現軟硬整合成果,今年工研院在 R&D100 的「服務與軟體」類別拿到四個獎項,顯示過去十多年工研院在軟硬整合上的努力,展現具體成效,也服務系統與軟體發展,樹立一個里程碑。二是前瞻研發與產業化的融合,工研院十多年前進行前瞻創新技術的研發,過程中總擔心與產業化產生隔閡,但歷經時間考驗終於展露成果,工研院現在投入創新前瞻研發,已能很快「接地氣」,與企業結合,這已經變成工研院的文化。三是展現產官學研合作成果,經濟部推動法人革新,能夠讓產官學研真正融合,為台灣先進國家邁進的最大支撐點。​

能源局局長林全能表示,能源局投入許多能源相關的科技研發,希望找出最佳的問題解決方案,既而從科技創新,創造價值。在研發過程中,首先要對準問題進行關鍵技術的研發;其次則是要兼顧技術發展的突破性,此次工研院的獲獎,也正印證其技術具有突破性。最後,技術要創造價值,就必須要有營運模式支撐,因此能源局在台南沙崙建設了一個園區,作為待驗證製程的驗證場域,在此進行可能營運模式的示範驗證,藉此幫助科技發展與業者媒合,找到技術的最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