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CFTC 發布虛擬貨幣價格操縱警告,虛擬貨幣交易被操縱的方式還有哪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22 日 7:16 | 分類 數位貨幣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國 CFTC 發布虛擬貨幣價格操縱警告,虛擬貨幣交易被操縱的方式還有哪些?


2 月 15 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發布了首個警示消費者注意虛擬貨幣市場「哄抬股價,逢高賣出」(Pump-and-Dump)等操縱交易行為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提示消費者避免買入此類風險虛擬貨幣。

公告稱,這些行為可能在交易量偏少或新的「替代性」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ies)、數位幣(digital coins)或通證(tokens)市場的交易中。

CFTC 解釋稱,「哄抬股價,逢高賣出」(Pump-and-Dump)的操縱行為並不是數位貨幣市場新出現的現象:「與許多網路詐騙一樣,這種類型的騙局並不新鮮──它只是利用一種新興技術,利用大眾對數位資產的興趣,」CFTC 公共事務總監 Erica Elliott Richardson 說。

「這種作案方式早在虛擬貨幣發明之前就已存在,類似電影《搶錢大作戰》(penny stock boiler rooms)裡小額股票(面額在 1 美元以下,無投資價值的投機股票)現象。 」

據了解,《搶錢大作戰》是美國以金融交易為題材的電影,介紹的股票詐騙方式為操縱者利用匿名帳戶,在公共聊天室或透過行動訊息應用程式組織,兜售流動性較小的「1 元股」,並不斷創造虛假需求,傳播謠言,吸引消費者購買,進而在不知情消費者入局並帶來股價上漲後,迅速拋售獲利,留下的是消費者持有價格暴跌或價值遠低於預期的股票。

CFTC 公告稱,「從開始到結束,這些騙局可能會在幾分鐘內完成。」

CFTC 提醒消費者:

這些行為大部分發生於不受監管的虛擬貨幣和通證現貨市場,並在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進行。

消費者應避免透過社交媒體分享的技巧購買虛擬貨幣或通證,該計畫的組織者通常會傳播謠言,促使消費者買入。

CFTC 表示已收到投訴,並指出對消費者來說有效的保護措施應該是只購買深入研究過的替代虛擬貨幣、數位幣或通證。

最後,CFTC 還發出 Pump-and-Dump 揭發懸賞,稱:該現象依舊存在,如果揭發者能提供可促成超過 100 萬美元及以上的經濟制裁,揭發者將能獲得約 10%~30% 獎金。

除了上述《搶錢大作戰》式操作,操縱虛擬貨幣交易的方式還有很多。

雷鋒網在《論文揭交易所操控比特幣:機器人虛假交易實現價格暴漲,或為掩蓋比特幣丟失真相》也指出,知名經濟學期刊《貨幣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節選刊登了一篇題為《比特幣生態系統中的價格操縱》的研究論文,由 4 位來自美國和以色列高中的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共同撰寫。論文中 4 位作者對曾為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 MT.Gox,於 2013 年 2 月至 11 月期間對外洩露的交易資訊進行重點研究,發現存在「可疑交易活動」(suspicious trading activity)操縱比特幣價格的現象。

論文稱,在這些浩繁的交易資訊中,研究人員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參與交易的用戶,在所屬國籍和地區代碼欄目下帶有特殊的「??」字元標誌。據研究人員分析,和正常顯示地理資訊的用戶不同,這些資訊顯示異常的用戶在交易中只有買進比特幣的操作,從未有賣出行為,據此研究人員追蹤到一個名為 Markus 的帳號。

進一步深究,研究人員發現,Markus 有許多可疑的地方。這個帳號從來不支付交易手續費,並隨機設定比特幣的支付價格。最值得玩味的是,論文稱,從該帳號相關的交易紀錄中發現,其支付的交易金額有的設置非常不合理,有的甚至一天固定在同個數字沒有變過。根據以上種種,研究人員得出結論:Markus 實際上沒有為這些獲得的比特幣支付任何金額,甚至這個帳號本身即是偽造的,其宣稱持有的比特幣背後沒有任何實質貨幣的支撐。對其他交易用戶,他們沒有收到任何實際的 Markus 交易中應該支付的法幣,而只是平台數字變動而已。

而這背後的利益驅動?論文分析,其中有兩種可能性:

  • 其一,這是自 2011 年 6 月起駭客從 MT.Gox 盜取大量比特幣之後,創始人 Mark Karpales 對此採取的「特殊手段」,數年間意圖掩蓋交易所的損失。
  • 其二,正如我們看到的,在 MT.Gox 上,Willy 等機器人帳號的確對提振比特幣價格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