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但是他對人類未來的期許不應被忘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3 月 14 日 16:16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名人談 , 天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但是他對人類未來的期許不應被忘卻


據 BBC 報導,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 76 歲。

霍金 1942 年 1 月 8 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 300 年忌日。冥冥中預示著某種物理學上偉大的傳承。果不其然,霍金憑藉日後在物理學和宇宙學上的輝煌成就,普遍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最重要的學術貢獻是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理論,並在 1988 年發表了廣為人知的《時間簡史》。

可是天妒英才,21 歲時,霍金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 3 根手指可以活動。從此他就被禁錮在輪椅上長達半個多世紀。不過,霍金依然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研究。他在 1979 至 2009 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這是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極負盛名的榮譽職位,牛頓、保羅‧狄拉克都曾擔任。

近年來,霍金十分關注人工智慧和人類未來等話題。他對人工智慧以及人類文明的未來,抱持一種非常審慎的態度。

2017 年在北京舉辦的 GMIC 大會上,他透過視訊演講稱:

我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

他對人工智慧的威力始終保持著一種擔心,並表示:

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將無限地得到人工智慧的幫助,還是被藐視並被邊緣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毀滅。的確,我們擔心聰明的機器將能夠代替人類正在從事的工作,並迅速地消滅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

最終,他總結,「人工智慧的成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但是人工智慧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

而在 2017 年年底在騰訊 WE 大會上,霍金更是直言,人類需要探索太空殖民,才能避免世界末日。因為,到 2600 年,世界將擁擠得「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

不過,他對太空探險的價值和前景倒是非常看好。

霍金把探索太空移民比為哥倫布的偉大探險。「今天的情況就如同 1492 年前的歐洲。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堅信,哥倫布的探險注定是徒勞無功。 然而,新世界的發現,對舊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相比之下,「人類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將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這將徹底改變人類的未來,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還有未來。」

霍金還極力稱讚了探索太空的偉大意義:

人類做為獨立的物種,已經存在了大約 200 萬年。我們的文明始於約一萬年前,其發展一直在穩步加速。如果人類想要延續下一個 100 萬年,我們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

如今,斯人已逝,他對人類未來的期許和警告卻依然振聾發聵,值得每一個有理想、關心人類未來的人深思而奮進。這個在過去半個世紀裡曾震撼世界的靈魂,未來也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