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味的素食漢堡成了網紅食物,人造肉離我們還有多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18 日 17:30 | 分類 科技趣聞 , 食品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血肉味的素食漢堡成了網紅食物,人造肉離我們還有多遠?


隨著健康飲食的觀念被越多越人接受,許多傳統的餐飲品牌也受到衝擊,麥當勞、肯德基這些西洋快餐的魔力逐漸褪去,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則在著力減少汽水裡的糖分。

不過現在一種具有血肉味素食漢堡或許才是最流行的選擇,看著這些肉汁鮮美還略帶血絲的漢堡,你或許不會想到這些肉餅都是都是百分百由全素的食材製成的。

網紅人造肉

製作這種的素食漢堡的公司叫 Impossible Foods ,原本是史丹佛大學生物化學教授 Patrick Brown 主導的研究項目,後來逐步發展為一家專門透過生化科技技術用植物原料生產人造肉的公司。

(Source:Impossible Foods

那麼怎麼才能讓全素食材擁有逼真的血肉味呢?

據 Impossible Foods 介紹,這種素肉的原材料是大豆、小麥和馬鈴薯,提取這些植物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按比例混合後,還會加入一种血紅素,這是能讓素肉擁有真肉的香味和口感的關鍵。

Impossible Foods(@impossible_foods)分享的貼文 張貼

血紅素在動物細胞中含量豐富,不過 Impossible Foods 使用的血紅素從植物提煉的,除了讓素肉擁有真肉的口感,還能在煎炸等烹飪過程呈現和真肉類似的色澤。

(Source:Impossible Foods

這種素肉的好處在於,在保持真肉口感和質地的同時,卻不像一般肉類含有膽固醇、激素和抗生素等化學物質。

Impossible Foods 稱利用這種技術可以生產幾乎所有類型的的素肉,包括逼真的牛肉、豬肉、雞肉和魚肉,以及奶酪、酸奶、牛奶和奶油等。

此外生產這種素食漢堡也更環保,與傳統的牛肉漢堡相比,Impossible Foods 的素食漢堡只需要使用二十分之一的土地,四分之一的水,能讓生產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近九成。

(Source:Impossible Foods

至於這種「人造肉」吃起來是什麼味道?一些媒體體驗後有了答案。

《Vogue》、《New York Post》以及各大科技媒體紛紛感歎

這個植物做的肉還真有「血」滲出來!(其實是甜菜根汁)

《華爾街日報》記者則表示

這些素肉發出的「嘶嘶」聲就像在平底鍋上煎的牛排,讓人胃口大開。

Impossible Foods 目前已經將這種素肉陸續推向餐桌,在近1,000 家餐廳推出這種素食漢堡,比如美國著名大廚 David Chang 的餐廳也引進這種漢堡。

隨著這種素食漢堡越來越受歡迎,Impossible Foods 已在加州新建了一座大工廠,每個月能生產 140 萬磅素肉,可滿足 560 萬個素食漢堡的生產需求。

(Source:Impossible Foods

Impossible Foods 自 2011 年成立以來已獲得近 4 億美元融資,投資者包括比爾蓋茲和李嘉誠旗下的 Horizo​​n Ventures,且計劃逐步向全球推廣這種人造肉。

Impossible Foods 有意把自家的血肉味素食漢堡打造成網紅食品,並把目光瞄準更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年輕人,Impossible Foods 公司的 COO 兼 CFO David Lee 表示:

我們想確保,可觸及並討好千禧一代的消費者。這意味著我們得把它(Impossible Foods 產品)送到他們(千禧一代)崇拜的人手裡。

可以說 Impossible Foods 重新定義了素食漢堡,同樣透過植物為原料生產人造肉的明星公司還有 Beyond Meat。

(Source:Beyond Meat

早在 2012 年 Beyond Meat 就推出第一款產品「無雞肉的雞柳條」,當時有美食節目主持人表示這是他吃過最像肉的仿肉食品。

(Source:Beyond Meat

雖然 Beyond Meat 沒有 Impossible Foods 那麼高調,但它的人造肉也出現在眾多超市貨架,比如專門銷售有機食品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和美國連鎖超市 Safeway Stores。

(Source:Beyond Meat

目前Beyond Meat 已經向超過 5,000 家商店,超過 4,000 家餐廳、酒店和大學食堂銷售他們的漢堡,可以說是 Impossible Foods 在人造肉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

其實類似的「人造肉」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但同為人造肉製作的方法也千差萬別。

人造肉兩大流派:植物提取 VS. 動物細胞培育

除了 Impossible Foods 這種利用植物提取技術生產的素肉,另一種最常見的人造肉則是用動物細胞培育。

舊金山的食品新創公司 Memphis Meat 去年就透過動物細胞培育出一種人造雞肉,Memphis Meat 提取動物細胞中可自我複製的細胞,在試管中將這些細胞培育成可食用的肌肉組織,再最後加工成肉餅。

(Source:Memphis Meats

Memphis Meats 還邀請消費者品嚐培育細胞製造的雞肉,得到了不少好評

很好吃,和真的雞肉沒什麼不一樣。

此前 Memphis Meat 還以類似技術培育出人造牛肉,比起植物提取的素肉,這種動物細胞培育的人造肉似乎更「貨真價實」。

▲ Memphis Meat 製作的人造牛肉丸。(Source:Memphis Meats

不過暫時無法像素肉那樣出現在餐廳和超市,因為實在太貴了。

Memphis Meat 製作的人造牛肉丸,每磅約 18,000 美元(約台幣 52 萬元),去年的人造雞肉每磅成本還是高達 9,000 美元(約台幣 26 萬元)。

https://mosameat.eu/technology.html

▲ Mark Post 教授。(Source:Mosa Meat

不過未來這種人造肉的生產成本有望大幅降低,用類似技術生產人造肉來製作漢堡的 Mark Post ,稱已經能將一個人造肉漢堡的成本控制在 11 英鎊(約台幣 462 元),2013 年成本還是 33 萬美元。

人造肉或將大量進入餐桌,你敢吃嗎?

隨著人造肉流行,越來越多食品公司開始擁抱人造肉。去年 12 月食品加工巨頭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就宣布增加對 Beyond Meat 的投資額度。

先前中國也和以色列達成一項價值 3 億美元關於人造肉的貿易協議,引進色列進口實驗室培育人造肉的技術。

Forbes 一篇報導預測,人造肉將在未來 5 年大量進入市場,並在 10 年內達到與傳統肉類接近的價格。

據 Research And Markets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18 年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的規模將達 46.3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能達 6.8%,預計到 2023 年能達 63 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會是增長最快的市場,由此可見人造肉擁有廣泛的市場需求。

至於為什麼我們需要人造肉,一方面,人造肉可以減少傳統農業和畜牧業帶來的大量碳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類對農作物所含熱量的攝入百分比,而不用把自己變成素食主義者。

愛范兒曾採訪過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 90 後佛教徒如何看待 Beyond Meat,他覺得:

從某種程度而言,Beyond Meat 跟素食餐館裡面的「仿肉」是同一類食品,不少素食餐館的菜單,也有使用豆製品做成的「仿肉」或「假肉」,而 Beyond Meat 則得益於食品工業的技術發展,能夠達到批量生產和銷售,同時做到味道為大眾接受。

不過要真的讓大部分消費者改變消費觀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把量產人造肉的價格進一步降低,如何宣傳和說服消費者放心嘗試這些人造肉也是一大難題,就像基改食品還是被不少人敬而遠之。

畢竟,健康環保這種看似潮流的消費趨勢,整體上還是小眾市場。如果有一天愛當勞也使用人造肉做漢堡,那才算真的普及了吧。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Impossible F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