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 10 奈米量產再延期,製程優勢減小下逐步轉型至資料中心業務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03 日 7:15 | 分類 奈米 , 處理器 , 電腦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英特爾 10 奈米量產再延期,製程優勢減小下逐步轉型至資料中心業務


英特爾在最近的電話財報會議期間公布了第一季營收達 168 億美元,與同期相比增長 16%。這業績再創紀錄,且英特爾還將全年業績目標提高至 675 億美元,比之前提高了 25 億美元。

不過,CEO 布萊恩‧科贊奇(Brian Krzanich)承認 10 奈米製程「略為激進」,還面臨生產問題,量產將延後到 2019 年某個時間。因此,英特爾今年還將推出更多 14 奈米產品,包括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Whiskey Lake 和資料中心處理器 Cascade Lake Xeons。

目標有些激進,10 奈米製程多次「跳票」

總體來說英特爾本季表現很好,但最初承諾在 2015 年交付的 10 奈米製程,歷經多次延遲,至今仍未推向市場。近日電話財報會議英特爾宣布,10 奈米產品的量產將延遲到 2019 年。

英特爾首席執行長 Brian Krzanich 一再強調英特爾正在小批量出貨 Cannon Lake,但並未明確指出客戶或產品。正如他們今年稍早指出的那樣,延期看起來可能不重要,但英特爾自 2015 年以來就一直銷售 Skylake 架構處理器,自 2014 年就停留在 14 奈米製程。這意味著英特爾的同一過程經歷了第四(或第五)次更新,這阻礙了新架構推向市場。當然,這對經常聲稱製程技術領先競爭對手三年的公司而言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據了解,與之前基於科學度量進行半導體製程節點的命名方式不同,近來半導體製程的命名更多偏向行銷,因此台積電的 7 奈米與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並不完全相同。不過,台積電正開始大批生產 7 奈米產品,這表明以台積電為代表的代工廠成功解決生產挑戰。

至於一再延期的原因,Krzanich 解釋,英特爾 10 奈米製程在 14 奈米製程上將晶體管密度增加 2.7 倍的目標「略為激進」。相比之下,英特爾升級到 14 奈米時密度只增加了 2.4 倍。儘管數字差異看上去很小,但行業的平均值僅為 1.5~2 倍。由於 10 奈米製程的困難度,英特爾已將密度目標修改為 2.4 倍,以便向 7 奈米節點過渡,同時將更依靠 EMIB 技術。

(Source:Intel

據了解,在先進光刻技術中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非同尋常,因為決定完全放棄極紫外光刻(EUV),轉而採用傳統的 193 奈米深紫外光源。不過,10 奈米也是英特爾基於傳統光刻技術的最後一個製程,7 奈米節點將轉向 EUV。儘管 Krzanich 沒有透露更多細節,但他指出該公司必須使用多達 5~6 個多模式步驟打造特定的 10 奈米特性,這或許是英特爾正在經歷產能問題的主要因素。

正如今年稍早格羅方德所說,矽晶片與光刻工具的每次互動,都增加缺陷的可能性,而多模式需要與這些工具進行大量互動。格羅方德進一步指出,相比之下,EUV 不僅更有效利用產能,還能減少設備需要與晶圓片互動的次數。

儘管 EUV 自身也面臨挑戰,但在 7 奈米之前英特爾不會享受到任何潛在優勢。Krzanich 告訴分析師,英特爾計劃繼續保持 10 奈米製程,以便積累有效製造 7 奈米晶片所需的知識。

10 奈米量產或延遲到 2019 下半年

Krzanich 表示,「我們的 10 奈米製程持續取得進展。」他們意識到產量問題並改進,但他們需要時間才能取得成效。目前產量正在提高,但改善速度比預期要慢。因此,量產將從 2018 下半年推遲到 2019 年。他們也將繼續利用 14 奈米技術打造產品,包括針對桌上型電腦的處理器 Whiskey Lake 和資料中心處理器 Cascade Lake Xeons,產品將在今年稍晚推出。

據悉,英特爾不願意在 2019 上半年量產,因此 10 奈米可能會延遲到下半年。從 Krzanich 的聲明得知,儘管英特爾已修復問題,但並未在實際量產時驗證,這意味著如果改善程序無效,英特爾仍需要重新設計。

另外,英特爾如今的推動力,英特爾調整了晶片關鍵技術和製造部門。英特爾發表了收益預告,宣布已聘請著名晶片架構師吉姆凱勒(Kim Keller)來領導晶片設計計畫,這可能是為了向投資者釋放英特爾十分關注 10 奈米製造問題的消息。

但是,製程的進步需要大量潛伏期,因此領導層變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對英特爾的路線圖產生重大影響。英特爾顯然想迅速整合,但競爭對手 AMD 新架構的表現良好。AMD 已在實驗室使用 7 奈米 GPU,並計劃今年 EPYC 2  處理器採用 7 奈米,兩款產品都將在明年初量產。

10 奈米延後削弱英特爾競爭力

英特爾 10 奈米製程延後導致微架構發展停滯,問題可能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大。英特爾的財務數據已經指出,該公司正在成功轉向人工智慧、資料中心、自動駕駛、5G、FPGA 和物聯網等多種業務,甚至 GPU 也是其中之一。

不幸的是,英特爾的製程技術涉及所有這些領域,並為此提供晶片,10 奈米遲到可能影響英特爾在這些細部市場的競爭力。Krzanich 也指出,自 2014 年推出以來,英特爾已將 14 奈米的性能提高了 70%,但會很快達到收益遞減點。

考慮到目前情況,英特爾相對平穩的研發費用(+3%)支出肯定不令人鼓舞。由於 10 奈米的良率問題,英特爾可能會轉向第二代 10 奈米+,但並未得到確認。不過 Krzanich 還表示,英特爾不會直接跳到 7 奈米節點,而是會從 10 奈米節點轉向 7 奈米製程。

Krzanich 也承認,英特爾的製程優勢正在減小。英特爾長期以來一直是摩爾定律的守護者,並堅信摩爾定律還將持續。雖然如此,但是已很長一段時間沒看到 Tick-Tock。考慮到自 2014 年以來英特爾並未量產更先進製程,可說摩爾定律已宣告失效。

英特爾以資料中心為主的轉型步入正軌

最後,再簡單談一談英特爾的業績。英特爾 Client Computing Group(CCG)業績強勁,專注於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處理器,CCG 部門收入為 82 億美元,與同期相比增長 3%,主要是由於平均售價和高性能處理器銷售的增長強勁。不過,該業務持續受到 AMD 的衝擊。

英特爾資料中心集團(DCG)銷售價格昂貴的 Xeon 可擴充處理器機型,收入增長了 24%,但英特爾在下半年的伺服器銷售有所下滑,理由是「下半年的競爭更激烈」。這可能與 AMD 的 EPYC 處理器和 arm 架構的高通產品等競爭對手有關。

英特爾去年過渡到以資料為中心,這主要與資料中心處理器相關,由此也降低了英特爾對 PC 的依賴。在第一季,DCG 貢獻了英特爾 46% 收入,顯然英特爾的轉型正在步入軌道。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Web Summit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