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位標靶治療先驅,獲第 3 屆唐獎生技醫藥獎殊榮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27 日 9:52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3 位標靶治療先驅,獲第 3 屆唐獎生技醫藥獎殊榮


第 3 屆唐獎生技醫藥獎於 6 月 19 日早上公布得獎名單,由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生物學教授 Tony Hunter 博士、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Knight Cancer Institute,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奈特癌症研究所 Brian Druker 所長、美國德州大學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The University of Texas)前任校長 John Mendelsohn 博士等 3 位「標靶治療」先驅獲得此殊榮。

Hunter 博士於 1979 年發現致癌基因 Src 是一個酪胺酸激酶(tyrosine kinase),進而發現酪胺酸能被酪胺酸激酶磷酸化,也使得他成為了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研究領域的始祖。在人類基因體中,僅有 90 個酪胺酸激酶家族,占蛋白質激酶中的少數,但卻在致癌基因中占較高的比例,當細胞表面的受體酪胺酸激酶產生突變時,就算無外來的訊息傳遞(各種生長因子),也能一直保持活化狀態,造成細胞不斷生長,最後形成惡性腫瘤及癌症。

在當時,科學界只知絲胺酸(Serine)和息寧胺酸(Threonine)等二種胺基酸能被激脢磷酸化,因此在 Hunter 博士發現酪胺酸也能被磷酸化後,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細胞訊息傳遞研究方向,也為後來 20 年酪胺酸激酶致癌基因的研究打下基礎,進而發展出各種 TKI。

以 Hunter 博士的研究為基石,Druker 所長研發出第一種小分子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劑(imatinib,商品名:基利克,Gleevec),來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在 CML 患者中,Abl 發生易位到不同的染色體位置且與 bcr(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連接在一起,變成 Bcr-Abl,使得 Bcr-Abl 酪胺酸激酶永遠處於活化狀態。因此,imatinib 藉由抑制 Bcr-Abl 酪胺酸激酶,進而關掉致癌訊號。

除了 Abl 之外,imatinib 也會抑制 Kit、PDGF 和其他酪胺酸激酶致癌蛋白,進而治療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因 Kit 蛋白過度表現而產生的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GIST)。 Druker 所長成功的臨床試驗開啟了標靶治療的新時代,各種標靶治療至今仍不斷推陳出新,其中已有 29 種 TKI 通過臨床試驗且應用於疾病治療。

Mendelsohn 博士和其研究團則研發一種抗體(cetuximab,商品名:爾必得舒,Erbitux)來阻擋暴露於細胞外側的受體酪胺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如此一來,原本於自然狀態會跟它結合的配體便無法跟它結合了,受體酪胺酸激酶便會停止活化,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受體酪胺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的原型,在許多種癌症中(包含肺癌、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頭頸癌)都發現它過度表現或是因突變而致癌。Mendelsohn 博士也進行 Cetuximab 治療大腸癌與頭頸癌的臨床試驗,最後 Cetuximab 也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這也是第一個利用抗體去抑制受體的酪胺酸激酶活性的標靶治療方法。

(Source:2018 唐獎第三屆生技醫藥獎得獎人公布記者會投影片)

對此,中研院龔行健院士以一個例子來解釋,如果癌症是失控、橫衝直撞的飛車,Hunter 博士首先找到車子引擎開關。Druker 所長則以精準的方法,找到啟動器的位置,讓車子熄火。Mendelsohn 博士則是想出辦法把鑰匙孔擋住,進而無法發動引擎。此外,該獎項 3 名得主的貢獻是基礎科學到臨床運用的絕佳典範。

該獎項召集人、中研院張文昌院士表示,唐獎頒的是「生技醫藥」獎,除了要有良好的基礎研究,也要把好的藥物開發出來。從第 1 屆的免疫治療、第 2 屆的基因編輯,到第 3 屆的標靶藥物,評選時都將實際療法、藥物的研發,列為重要考量。

中研院楊泮池院士表示,當初唐獎獎項設定為「生技醫藥獎」,就是要與諾貝爾醫學獎有別,設定目標不只是基礎研究的突破,而是要明確能應用於病人身上,造福人類社會。

唐獎教育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也表示,唐獎生技醫藥獎其實比諾貝爾醫學獎更難拿到,因為需要真實的臨床應用,而非單純地發現一種現象,例如發現某一個特殊病毒,或許能拿到諾貝爾獎,卻無法拿到唐獎生技醫藥獎。

(本文由 GeneOnline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2018 唐獎第三屆生技醫藥獎得獎人公布記者會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