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副作用:中國債務危機,引爆邊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7 月 22 日 12: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美貿易戰副作用:中國債務危機,引爆邊緣


中國不可能因為總統川普的關稅威脅,就減低對美貿易順差;原因之一即為,華府並沒有提出可供北京回應的明確要求。不過,這一場貿易大戰可能帶來意外的副作用:中國債務危機,在引爆邊緣。

美國針對機械和電子產品課加徵 25% 關稅,初看之下,有點像是針對外包課徵隱形稅賦。聚焦於半導體、核能組件等美國企業在中國大量製造的品項,讓人想起川普曾在 2016 年承諾,要針對「任何離開美國的企業」課稅。

但目前看來,外包並不是目標。針對低價值、主要與亞洲價值鏈有關的出口品課徵新關稅,代表問題似乎在於向美國銷售的低廉產品。

持續下貶的人民幣

無論如何,聯準會升息之際,川普政府似乎打算縮小其經常帳赤字。壓力已經在中國浮現;7 月 13 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至 6.725,為過去一年來的最低點,而且比 5 月底的匯率低了 5%。

對於管控程度較低的貨幣來說,這樣的變動並不是大事。然而,穩定的人民幣是中國領導層對人民的重要承諾,其匯率亦是由央行緊密控制。

過去一年裡,中國投資人相信官方的保證、相信人民幣會像堡壘一樣穩固,但現在,他們已經不那麼確信,也再次開始出口資金:中國在 5 月出現資本淨外流,外匯存底亦下滑。

中國希望能展現的形象是,其經濟管控極為優秀,就算在貿易、就業或消費出現暫時性的烏雲,也不會影響亮眼的經濟成長。然而,人民幣可能就是此形象滑動的最明顯跡象。

債務帶來的焦慮逐漸增加

還有許多其他跡象:上海綜合指數過去一個月下跌 7%,自 2016 年 9 月以來,首度跌破政府的紅線 3,000 點;公司債可能會創下違約紀錄;垃圾債券的殖利率大增。地方政府無法支付員工薪資或退休金的報導接連出現,債務帶來的焦慮亦逐漸增加。不動產價格在部分城市呈現重跌,而在其他城市,則因為地方政府暫停交易而凍結。

巨額債務負擔會將經濟拖入衰退,就和各地出現的空置大樓一樣顯而易見。

精確估算十分困難,因為中國政府致力於維持表象,促使金融機構將債務推入其他較為隱蔽的管道。但從任何衡量方式來看,每年的新放款總額,成長速度都快過經濟,新增的利息也超出了 GDP 的成長。換句話說,整個經濟就是一套龐氏騙局。

許多分析師指出,中國政府擁有含括銀行在內的一切,可以無盡地發行人民幣,確保經濟擁有足夠的償付能力。這個說法的缺陷,即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的出口者、第二大進口者。人民幣是國內與國際經濟的中介,其價值會受到供需的影響。

過去,合法或非法管道流入的低廉美元,支撐著這套龐氏經濟;現在的問題則是,結構性盈餘正在消失,來自美國的尋利「熱」錢變少。美元進入中國之時,央行會買下它們,然後發行人民幣;如果央行發行的人民幣沒有足夠的資金流入支撐,就會創造通膨,而通膨正是中國政治中不可碰觸的議題;從明代到天安門,通膨曾經數度壓垮或近乎壓垮政府。

回到川普和他的貿易戰爭。其貿易議題的根本概念,出自共和黨右翼。共和黨右翼相信,美國為了在戰後的布列敦森林體系中取得領導地位,付出的代價太過高昂;將美國放在第一,代表美國獨自前行。

支撐全球商業系統的,是美元標準而非貿易政策。

貿易逆差是美國渴望擁有主導全球商業的貨幣的代價,而非中國掠奪式政策帶來的傷害。19 世紀後半興起的金本位,是全球貿易擴增的關鍵基礎;金本位自 1913 年開始崩塌,則帶動了貿易內爆。

布列頓森林之後,美元取而代之成為全球標準;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宣布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之後,美元成為純粹的法幣。這代表美國可以向全球釋放任何水準的貨幣,以支持其國家經濟成長,以及超出其生產力成長的生活水準提升。也難怪,中國希望人民幣也能這麼做。

中國央行嘗試拉回人民幣匯率

將近期的人民幣貶值,視為削弱美國關稅效應的策略,確實十分吸引人。然而,對中國來說,資本帳比經常帳更加重要;短期而言,中國央行幾乎必定會嘗試拉回人民幣匯率:與主導出口的私人及外資企業相較,當局更在乎黃金儲備、小米和螞蟻金服成功上市,以及利潤豐厚的債券發行。

真相在於,毛澤東時代開始,中國即採行重商主義式的貿易政策。改革時代的大量投資,協助政治精英藉由中國民眾的強迫存款取得大量財富;外來資本讓此事得以成真,目前也看不出改變的跡象。

美國貨幣緊縮,中國信貸泡沫危險了

到目前為止,連串量化寬鬆將美元推向世界各地之際,中國靠著資本流入,得以維持巨額的不良債務。美國貨幣政策緊縮,似乎會讓中國信貸泡沫破裂成為無可避免之事。此事發生之時,人民幣就得大幅貶值;這會為全球帶來通縮衝擊,也會拉低中國在全球 GDP 的占比,劇烈削減中國的原物料需求,削弱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中國的貿易措施確實有許多不公平之處。但美國那犧牲勞工、嘉惠大企業的政策,帶來的財富不均,就和中國的結構性補助一樣多。兩者都是難以處理的問題──比懲罰出口難上許多。中國經濟縮減並轉而內向,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川普應該謹慎行事才是。

(本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