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的 AI 技術,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加速產業數位轉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31 日 12:39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Big Data , 名人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有感的 AI 技術,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加速產業數位轉型


「您好,今天需要什麼服務?」每當去郵局或戶政事務所辦事時,一踏進門就會遇到志工的關切,他們除了協助選擇待辦事項的窗口外,還會幫忙解答疑惑,頓時令人安心不少。但志工畢竟非常駐人員,也不是萬事通。因此若能讓 AI 對話系統(語音助理)即時回應民眾問題,便能提升服務效率,也能藉此避免諮詢民眾找不到服務人員的困擾,而就這得靠自然語言理解與對話管理等技術作為發展基礎了。如今,AI 在改善日常生活與帶動產業升級上愈加重要,透過專訪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副所長黃維中,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為不同產業量身打造相關 AI 技術與應用,以及成功的案例。

提供核心技術與解決方案,加速台灣產業數位轉型

黃維中在訪談中指出,台灣產業因其多樣化的特性,在數位轉型過程中往往面臨生產線複雜、專業人才斷層、服務效率不彰等問題。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透過在 AI 領域知識與技術的深耕,像是智慧製造、智慧影像、對話系統等,能依據產業特色和機會,提供相關應用解決方案,藉此協助不同產業在核心業務上創造價值、提升競爭力,並帶動轉型升級。

▲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副所長黃維中。(Source:資策會)

目前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在推動AI的策略上,首重應用層面,要從產業到民眾都能具體感受到改善。黃維中表示,他們會將產業的資料拿來活化使用,並結合跨部會(法人)的合作,再透過示範應用,來逐漸強化AI相關的核心技術,進行多元產業化的推動。經由這些步驟和開發研究,找到最適合台灣產業進行數位轉型的解決方案。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多年來投入「智慧製造」、「智慧影像」、「對話系統」三大技術應用,在不同產業中的應用都有顯著的成果。

智慧製造:產能提升、成本減少

台灣半導體產業聞名全球,封測也占了舉足輕重的一環。數位轉型研究所的團隊鎖定這一領域,於 2015 年間就投入改善封測的黏晶製程。透過將機器資料輸入伺服器,進行即時分析,能提升黏晶製程 3% 的效率,以產業的標準來看,效率明顯提升。

而在塑化產業方面,團隊從 2015 年開始,就將製程參數最佳化與動態反饋調整方法整合進系統當中;於 2016 年導入單一生產線,能保持產品的品質穩定超過九成;在 2017 年時更導入 24 小時無人控制的全廠生產線,不但能讓變異降低 30%,每年原料費也可節省高達千萬元。

智慧影像:精準廣告、醫療影像應用

現在當我們踏進便利商店結帳時,你的目光一旦被數位廣告看板吸引,不要忘了,它也正在螢幕後面盯著你。看板上的感應器會分析人臉生物特徵,統計每個人的觀看行為,並透過統計資料讓廣告商更精準地投放內容。數位轉型研究所團隊在智慧影像上的研發,也是始於類似概念的多媒體影像分析,如電視廣告及網路廣告辨識等技術,可以偵測目前播出的內容包含哪些明星與廣告商品,再將相關資訊傳送給有興趣的觀眾,延長觀眾與內容的接觸時間。自 2017 年起,團隊則開始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開發自然影像與醫療影像的物件辨識。透過像是手機、監視器、Webcam 等拍攝到的畫面,可以辨識人臉、性別、年齡層,也讓業者自行標記要偵測的物件,再藉由數位轉型研究所開發的 AI 演算法,快速學習如何判讀影像。目前正跟廠商進行各種智慧影像應用,例如工安的安全配備偵測、自助結帳的商品辨識、布料的瑕疵檢測等,實現以AI輔助人眼判斷。

在醫療影像部分,因衛福部補助國人進行早期乳房攝影篩檢,使攝影量大增,讓放射影像醫師的負荷加重,於是團隊便選擇乳房 X 光病變偵測的項目展開研發。資策會跟國內教學醫院合作,蒐集國人的乳房影像資料,結合放射醫師專家協助,標記乳房 X 光影像中的病變區域。一旦將資料輸入特殊設計的AI醫療影像模型後,就能學習醫師判讀影像的知識。目前AI模型已達八成準確度,經醫師驗證確實有效找出部分遺漏的微小病灶。預計將和高雄榮民總醫院合作,進入實際醫療場域,讓醫師確認模型的準確度。未來民眾前往進行診斷時,將讓 AI 模型先掃描過乳房 X 光,提醒可疑病變區域,除可降低醫師負擔、提高斷診的準確率,亦可提升民眾的就醫品質。

▲ 乳房影像辨識。(Source:資策會)

AI 對話系統:虛擬員工助理、自然對話服務系統

當前市面上大家常用的智慧語音助理已有不少選擇,如 Siri、Alexa 以及 Google Assistant 等。這些語音助理各有不同應用領域,但也有一些侷限。例如它們都需要聽到人喊「Hey Siri」等關鍵字命令(wake word)才能夠啟動;目前也都有搭配自家作業系統跟特定硬體的限制。資策會看到語音助理市場的這一塊缺口,同時意欲打造便民環境與協助企業升級,於是從 2016 年起投入智慧對話系統研發,以自然語言理解與對話管理等技術,開發出專屬領域的自然對話服務系統與虛擬員工助理(Virtual Employee Assistant,VEA)。

將對話資料及領域知識,透過標註及訓練,連接到硬體裝置(如機器人、看板),提供消費者諮詢服務,可協助迎賓、客服或行銷。例如在新北市五股無人郵局的虛擬客服,就有使用數位轉型研究所 Shoait.AI 團隊的研發成果。組長李奕青表示,採用了深度學習的自然語意理解技術最初使用郵局提供的資料共建置了 200 多題的題庫,包含民眾常詢問到的問題(例如:寄掛號要多少錢?小朋友開戶要帶什麼?)。單就演算法的部分實測已達八成正確率,經過持續驗證與實測將可再達到九成。透過實際場域的服務導入,也讓 AI 科技不再遙不可及,民眾更了解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方式,中華郵政方面也正在考量,將此技術應用於六都示範或讓服務進入偏遠地區與社區,作為郵局服務的延伸,此外也引起其他單位的對於人工智慧對話應用的興趣,未來將帶動更多人工智慧對話應用。

▲ 目前應用在五股無人郵局的虛擬客服。(Source:資策會)

而虛擬員工助理則是透過人工智慧對話系統輔助員工,快速地以高品質完成工作任務,並可結合企業的 ERP、CRM 等系統以及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流程自動化規劃,協助企業員工提升工作與服務效率,達到企業升級。

台灣人工智慧發展優勢在哪裡?

黃維中認為,台灣在 AI 領域學界核心技術研究能量強,視覺和機器學習領域耕耘多,在醫療產業部份於影像辨識有多家廠商投入,已經具備發展基礎。同時,我國製造方面之資料和應用系統掌握度高,在發展和導入 AI 智慧轉型的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優勢。另外像是影像辨識和對話系統的部份,在服務業應用範圍相當廣,也相對容易找到利基市場。

至於談到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將來的計畫目標,黃維中指出,除了高科技製造、零售、金融和醫療產業之外,更希望將服務範圍擴大到更多既有產業以及縣市政府和公部門的民眾服務單位,讓更多產業與民眾可以享受到 AI 的效率與便利性。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