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棠師法張忠謀,雙首長制抵擋得住營運低潮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15 日 8:27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施崇棠師法張忠謀,雙首長制抵擋得住營運低潮嗎?


華碩因董事長施崇棠接班議題、裁員消息不斷而成為近期的焦點,12 月 13 日宣布啟動史上最大改革,明年起,將仿效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推行雙執行長制,現任執行長沈振來將在月底辭職。而正處營運低潮的華碩,能否藉此浴火重生?

「過去兩年的營運陷入低潮,在此我要代表華碩的經營團隊,向所有支持華碩的客戶、股東以及朋友,致上最誠摯的歉意。」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領著執行長沈振來、個人電腦事業處總經理許先越、全球客服總部總經理胡書賓,深深一鞠躬。

明年屆滿 30 週年的華碩,12 月 13 日董事會後宣布,啟動史上最大的組織改革。

自十年前華碩、和碩分家後,就接任執行長、在華碩服務 25 年的沈振來,將在 12 月底辭職,成立新公司「創捷前瞻」,專攻 AIoT(人工智慧加物聯網)。

同時,華碩也仿效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首度實行雙執行長制,由許先越、胡書賓共同接任,自明年 1 月 1 日生效。

▲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卸任,成立新公司「創捷前瞻」,轉攻 AIoT(人工智慧加物聯網)。

變革一〉仿效台積電推雙執行長,兩人是 18 年老戰友

今年 53 歲的許先越,在華碩年資達 25 年,55 歲的胡書賓則有 18 年的資歷,都是老華碩人,兩人共事長達 18 年,雖然知名度不高,但說到他們的戰果,你絕對不陌生。

2007 年,華碩推出創下年銷量千萬台的小筆電 EeePC,就是許先越、胡書彬第一個成功的作品,不僅貢獻華碩獲利數百億,也帶動同業跟進。

華碩的超薄筆電 Ultrabook、平板電腦 Nexus 7 等重大創新產品,兩人也都是重要推手。「這兩位默契實在太好,又互補」,談起準執行長,施崇棠盡是肯定。

上任後,許先越將著重產品研發、技術策略;胡書賓則專注產品規劃、營運管理以及品質。

「在這個時間接下這個擔子,壓力不小」,許先越說,上任後,要盡快讓華碩業務回到正常發展、積極培養新代接班團隊,以及形塑「發揮眾智、創意擇優」的全新企業文化。胡書賓則自信滿滿地說,兩人都是工程師出身,語言相通,溝通過程也真實、透明,「我相當有信心,可以做得很好,大家 3 年後可以檢視(合作成效)。」

對這次交棒樂觀其成的沈振來則期許,華碩能藉此成為傳承典範,「這是我們小小的希望」。

▲ 左起依序為胡書賓、許先越、施崇棠和沈振來。

變革二〉3 年百億投入 AIoT,「猴群管理」打團體戰

他的另一個「小小的希望」,是開創出創業典範。

面對產業的高度競爭、不確定性,沈振來決定,跳出大企業的框架,以身試膽,投身創業。

「AIoT 是大傘,任何東西聯網,家裡的電冰箱、比較笨重的東西,都可以變成 AIoT。」未多著墨新公司細節的沈振來,只輕描淡寫 AIoT 願景,同時透露,華碩持有創捷前瞻三成股權。

華碩董事會也通過,將策略性投入 AIoT 領域,預計 3 年內砸下百億,以策略投資、購併方式,快速發展事業體、建置團隊。

「華碩對於 AIoT 的經營,將採猴群管理的理念,跟台灣公司合作、打群架,打國際的競爭。」施崇棠解釋。

不過,Google、微軟(Microsoft)等國際大廠近年也積極發展 AIoT,華碩如何善用自身優勢,闖出成績,是未來相當值得關注的焦點。

變革三〉手機策略轉型,更聚焦電競與專家用戶市場

除了 AIoT 新事業,華碩舊有的手機事業,近年也備受矚目。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 統計,華碩 2015 至 2017 年在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市占率,從 1.25% 一路下滑到 0.78%,大量投入人力、研發資源,卻無法反映到市場銷售。

然而,施崇棠、沈振來都相當看重手機事業,華碩甚至連續兩年,重金找來南韓人氣男星孔劉代言 ZenFone,就是為了炒熱話題、刺激銷量。只是,OPPO 與 Vivo 等中國後起品牌來勢洶洶,也讓華碩如坐針氈。

▲ 華碩連續兩年重金找來韓國人氣男星孔劉代言 Zenfone。

也因此,經過內部不斷反覆論證,施崇棠也宣布,手機事業將從「奢華眾享」的定位,轉型成更聚焦電競、專家用戶(Power User)兩大市場。

以華碩今年 10 月初開賣、訂價 3.2 萬的電競手機 ROG Phone 為例,即使搭配週邊配備後仍要價 6.2 萬,上市一個多月就賣出 6 萬支。

如此成績,也讓華碩吃下定心丸。施崇棠說到 ROG Phone 時,不時帶著笑容,「我們有非常強的 ROG 生態系,真正的考驗,是要怎麼做到最佳體驗。」語畢,他從褲子左口袋,拿出一支自家手機,接著,從右口袋拿出一支 iPhone,「如果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我的標竿還是蘋果跟 Pixel(Google 手機)。」

為了因應策略轉型,改善手機事業群體質,華碩也決定提列一次性費用 62 億元,包含存貨跌價損失、權利金資產攤銷、組織調整費用,這可能會讓華碩第四季財報出現虧損。

加上第一季提列歐盟和解金 6,500 萬歐元(約台幣 23 億元)、第二季認列子公司亞旭電子單季虧損 6.12 億元,法人預估,華碩 2018 年雖仍會獲利,但表現或許會比十年前的金融海嘯還來得低。

師法投資大師管理聖經,尋回華碩的「魂與本」

回顧華碩今年前 3 季表現,品牌合併營收 937.71 億,季增 16%、年減 10%;毛利率 11.68%,季減 1.02%、年減 2.67%;營益率 2.39%,季減 1.11%、年減 0.48%;營業利益 22.4億,季減 21%、年減 25%。毛利率、營益率雙雙下降,創下與和碩分家以來的低點。

華碩財務長吳長榮指出,以華碩目前的財務狀況,仍能維持 2017 年組織改革時,兩年股息維持 15 元的承諾。

即使近日氣溫驟降,在記者會上,施崇棠卻格外有精神。「我們要更堅定地迎向挑戰,重新尋回華碩的『魂與本』」。

為了達到目標,他以投資大師、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Ray Dalio)為師,將其管理聖經《原則》做為華碩主管的共同語言,再造華碩企業文化。

企業轉型、接班,從來都不容易。從兩年前啟動組織改革,到今年 4 月中旬,施崇棠因接班議題成為鎂光燈焦點;9 月中旬,「華碩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資遣行動」的傳聞,也成為科技圈話題,華碩真的是風雨不斷。

即將慶祝 30 歲生日的華碩,如何在兩位新執行長帶領下,浴火重生,度過營運低潮,將是 2019 年科技圈的焦點話題。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