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家推出「罐頭飯」,日本的應急食品越來越精緻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12 日 15:30 | 分類 科技趣聞 , 食品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吉野家推出「罐頭飯」,日本的應急食品越來越精緻了


一般人的想像中,災難應急食品可能就是水、壓縮餅乾和泡麵,聽起來果腹夠用,但絕對談不上美味。而現在在日本,即使身在地震避難所,都能吃到牛肉飯大餐了。

據 soranews24 報導,日本連鎖餐飲吉野家近日推出保質期限長達 3 年的「罐頭飯」,開始進軍應急食品領域。這些「罐頭飯」共有 6 種口味:牛肉、薑燒豬肉、豬肉、燒雞、燒肉和醃烤鯖魚。每罐重 160 克,單價約 810 日圓。

(Source:吉野家

據官方介紹,「罐頭飯」花了 3 年研發,由高機能糙米製成,膳食纖維是白米飯的 7.8 倍,維生素 E 則多達 26 倍,開蓋即食,也可在熱水裡浸泡 10 分鐘或微波爐加熱食用,「即使災害期間也是理想、營養豐富的食品」。

有網友笑稱「罐頭飯」外形看起來很像寵物濕糧罐頭,不過下肚後發現確實好吃。雖然分量跟店裡賣的牛丼飯相比不太划算,但官網幾種熱門口味目前都已售罄。

▲ 吉野家的牛肉飯。(Source:Flickr/ivva CC BY 2.0)

吉野家「罐頭飯」闖入的,其實是價值近 200 億日圓的日本應急食品市場。

生活在地震頻發的地帶,日本人普遍有較強的災害預防和應對意識,尤其經歷過 2011 年 3 月 11 日發生的九級大地震後,一般日本家庭都會儲存 3 天到一週的應急物資。

最初的應急食品主要滿足「果腹」和「保存時間長」需求,也就是泡麵和壓縮餅乾。而近幾年,日本食品行業開始回應「如果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就好了」的需求,這些為非常時期設計的食品變得更好吃、更溫暖,也更日常。

以 2019 年日本防災會社推薦的防災食品排行榜 Top 10 為例,占最多數的是 4 款即食米飯,加水靜置就變成冒著熱氣的咖哩飯、松茸飯或西班牙海鮮燉飯。

榜單第二多的食物種類是 3 款鬆軟的罐頭麵包,草莓、咖啡或巧克力口味任君選擇。其他 3 款分別是蔬菜湯、餅乾和羊羹,保存期限都長達 3~5 年。

▲ 推薦榜排名第二的「新食罐罐頭麵包」。

榜單之外,不管是關東煮、味增湯、炸雞、飯糰還是烏龍麵,這些常見的日本菜式基本都能在日本應急食品找到,一些地方美食也收入囊中,甚至有專門針對老年人和兒童開發的應急食品

▲ One Table 公司開發的「防災果凍 Life Jelly」,保存期限 5 年,適合老年人和吞嚥功能較弱的嬰兒。

有專家指出,災難來臨時如果能維持跟平日差不多的飲食,味覺的熟悉感有助於緩解人們的焦慮和不安。除了口味更日常,來自甲南女子大學的奧田和子教授還認為,人們對應急食品的食用也應該更日常些。

她提出叫「滾動庫存」(rolling stock)的做法,建議人們定期(比如每隔半年或一年)將應急食品搬上餐桌,一來讓身體適應做好準備,二來檢查儲存的應急食品有沒有過期或變質。這種做法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同和推廣。

富士經濟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2018 年日本應急食品的市場規模約為 184 億日圓,米飯市占率 41.8%,麵包約 16.6%,飲用水則是 15.3 %。到 2021 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95 億日圓。

▲ 每次較嚴重的地震災害發生後,就是日本應急食品被搶購一空的時候。2011 年是東日本大地震,2016 年則是熊本地震,按 5 年保質期計算,2021 年預計會迎來新一波應急食品更換期。(Source:fnn.jp

但想在這塊接近 200 億日圓的市場分一杯羹並不太容易。

一方面,越來越多像吉野家這類日常飲食品牌加入競爭;另一方面,數據顯示,日本應急食品 81%  購買來自當地政府、企業或學校,家庭購買只占 19%。這些集體採購一般是看預算行事,要吸引他們不是容易的事。

建築材料供應商 Sugita Ace 幾年前跨界推出應急食品品牌 IZAMESHI,曾還在「日本災害食品賞」拿下金獎,目前有多達 41 種品類,但產品開發主管坦言離盈利還需要幾年時間。

他們希望未來能使應急食品更接近家的味道,也希望消費者能多在家庭生活場景食用。

當你沒時間做飯、生病無法去超市,或是遇到其他緊急情況,我們的產品完全可當作常規食物,甚至帶去戶外旅行野餐也很合適。

不管是能「喝」的飯糰還是吉野家的「罐頭飯」,未來的日本應急食品預計會變得越來越美味,越來越方便,同時也越來越讓人眼花繚亂。就像《日本經濟新聞》所說,競爭仍在繼續,新產品會在未來陸續出現。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吉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