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廠暫不遷移,續擴中國產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20 日 10:40 | 分類 財經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散熱廠暫不遷移,續擴中國產能


散熱產業夯,只要是電子裝置,少不了散熱零組件的支援,台灣散熱廠商產品應用多集中在手機、筆電等消費性產品。若未來貿易戰加劇,擴大到 3,250 億美元關稅清單中,全球供應鏈很可能受到嚴重波及。電子代工廠已經有移動產能到東南亞的布局規劃下,對於廠區多位在中國的散熱模組廠,未來動向成為外界關注的話題。

散熱廠尚未遷移的 5 大理由

受到貿易戰衝突,關稅成為兩大強國的談判手段,夾在中間的台灣廠商近期也變得處境尷尬。台灣散熱廠商產能多位在中國與台灣,過去從台灣起家,受到人工成本提升下,隨著代工廠將生產觸角跨到中國各地,並且積極投入自動化設備因應,台灣廠區則多生產新產品、技術含量較高的品項。

目前散熱廠皆無移轉產地,經過整理,主要原因有以下 5 點,首先,資金是關鍵,由於散熱零組件的廠商多數規模不大,並不像電子代工廠具有龐大資金運用,反應能力相對較緩,加上過去已經從台灣遷移到中國,近幾年已經投入大筆資金在中國廠區,包含自動化設備、土地廠房等,因此短期要移動確實具有挑戰性。

其二,散熱零件的體積不大,短期能夠透過設立當地倉儲因應,像是在港口或廠區周圍,租借廠區,投入的資金不像大規模遷廠大,只要能夠在庫存上做良好的管控,短期內還能應付客戶需求。

「對於零組件廠商來說,若要大規模遷移到東南亞,付出的成本實在太高,短期仍會選擇為客戶吸收部分運費因應。」散熱模組大廠雙鴻董事長林育申這樣說道。

其三,散熱零件占終端產品成本相對低,因此並非客戶優先想要「去中國化」的項目,如果成本比重高,則會優先隨著代工廠挪移。

其四,儘管電子代工廠手腳動很快,在東南亞積極布局相關產能因應,現階段先將輸美伺服器產能移往東南亞,需求量大的筆電則多留在中國生產,但已規劃若筆電加徵關稅後的產能調整,但現階段來說,整體產業鏈尚未移動之下,散熱廠目前也處於觀望狀態。

像是超眾認為,系統廠目前遷移位置分散,有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地,因此現在要有所計畫其實相對困難,要考量的還很多。

其五,文化和語言都是問題,對管理面來說,會是一大挑戰。由於散熱零件製造對於人力的依賴度高,人員技術、產能效率等都是影響營運的關鍵。過去從台灣到中國儘管投資大,但是文化與語言相對較相似,因此生產良率、管理等儘管仍有磨合期,但若從中國再搬遷到東南亞,相對挑戰加劇。

目前不遷廠,持續擴充現有產能

儘管目前不遷廠,隨著產業持續成長,目前台灣兩大散熱模組廠雙鴻、超眾皆持續在中國廠區投資,擴產現有產能,就是要在現階段滿足客戶需求。

像是智慧型手機受到 5G、AI 效能日益增加下,過去熱管已經不足以有效解熱,因而多轉用單價較高的熱板,兩大廠皆因此擴充熱板產能。雙鴻今年在廣州廠擴產,初期產能規劃來說,年初熱板單月約 300 萬支,目前已經擴至 500 萬支,預期下半年最多可能到達 800 萬支。超眾則是在昆山廠今年也開始擴充熱板產能。另外,超眾在重慶廠也增加熱管產能,去年約單月 100 萬支,今年已經來到 250~300 萬支左右,後續可能還會提升。

短期運費因應,中長期或許不得不南向

短期而言,多數廠商沒有具體南向東南亞計畫,若關稅確定加徵,對於散熱廠商的運費將會增加,原先可在中國廠區附近交貨,現在則要透過海運,將零件送到東南亞,這一趟運費可能是與代工廠或客戶共同分攤,或者散熱廠單向吸收。但他們心裡都有數,若關稅加徵成為常態,中長期勢必整個供應鏈必須挪移,屆時移轉產地將會是一個不得不的選擇。

目前部分散熱廠商已經開始物色東南亞土地與廠區,像是雙鴻、建準等廠商,而超眾已在今年被日本電產(Nidec)正式入主經營團隊,或許多了一個透過集團協調東南亞閒置廠區的選項。

整體而言,政經局勢動盪大,未來台廠能否及時因應變化,就要看誰能搶快、站穩腳步。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