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家企業聯合發表自動駕駛安全白皮書,不過 Waymo 和特斯拉沒參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7 月 08 日 11:40 | 分類 汽車科技 , 自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11 家企業聯合發表自動駕駛安全白皮書,不過 Waymo 和特斯拉沒參加


安全是自動駕駛最核心的問題,也是當前各自動駕駛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評估自動駕駛車輛及技術安全性,目前業界尚未有統一標準,但已有部分企業開始行動。

7 月 3 日,在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分論壇,Aptiv、奧迪、百度、BMW、德國馬牌、戴姆勒、飛雅特克萊斯勒、英飛凌、英特爾和福斯等 11 家公司聯合發表名為《自動駕駛安全第一》(Safety First For Automated Driving)白皮書,這份長達 146 頁的報告闡述安全自動駕駛車輛的開發、測試和驗證框架,這 11 家行業代表希望以此說明自動駕駛車輛比一般駕駛更可靠。

「《自動駕駛安全第一》結合了汽車製造商、供應商和技術行業等領域主要公司的專業知識,以幫助安全自動駕駛的直接開發。」上述公司聯合新聞稿寫道,「隨著白皮書發表,每個參與合作夥伴的作者和專家將在未來幾個月,在國際工業和技術會議展示團體合作成果。」

(Source:shutterstock)

《自動駕駛安全第一》主要針對廣為人知的 3 級和 4 級自動駕駛制定安全標準,3 級為只能偶爾進行人為干預的自駕車,4 級為在特定條件下安全運行而無需監督的車輛。為此,白皮書列出 12 條自動駕駛的指導性原則:

  • 安全操作
  • 操作設計領域
  • 車輛操作員發起的接管
  • 安全性
  • 用戶責任
  • 車輛發起的接管
  • 車輛操作員和自動駕駛系統之間的相互依賴性(ADS)
  • 安全評估
  • 數據紀錄
  • 被動安全性
  • 交通行為
  • 安全層(safety layer)

白皮書認為 3、4 級車輛無論多精心設計,都面臨巨大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來自「數據統計」展示的安全性和人類駕駛沒有做好準備帶來的「積極的風險平衡」,因此這些車輛必須通過與駕駛的互動測試,比如駕駛被迫接管車輛的情況等,並證明能應付「未知的情況」。

「長時間使用自動駕駛系統的長期影響,也可能降低駕駛對處境的認知」,白皮書指出,「這些系統需要更加全面考慮自動駕駛本身安全執行駕駛功能的能力,這大大增加可能的場景數量,並意味要在整體安全認證納入統計考慮因素。」

(Source:Waymo

然而,參與制定白皮書的企業名單中,Alphabet 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缺席格外引人注意。誕生於 Google X 試驗室的 Waymo 已有 10 年歷史,已是自動駕駛行業的領頭羊,去年底在鳳凰城開始自駕計程車商用,600 多輛配備安全駕駛的自駕計程車為 1,000 多名乘客提供服務,本週也在加州獲批准

同樣沒有出現於名單的還有通用汽車旗下 Cruise Automation 公司,原型車去年在加州自動駕駛公里數達 45 萬英里。另外亞馬遜投資的 Aurora、特斯拉、Nvidia、Yandex 自動駕駛部門等強手,都沒有參與白皮書制定,恐怕會讓這份白皮書的權威性打折扣。

不過,福特、Lyft、Uber 和 Waymo 有自己的聯盟──「更安全的街道自動駕駛」(Self-Driving Coalition for Safer Streets),同樣旨在傳遞自動駕駛更安全的消息。

一名「白皮書聯盟」發言人對 VentureBeat 表示,這份白皮書對任何要求加入的企業都「平等開放」,簽定協議也是自願行為:「基於《自動駕駛安全第一》的本質和目標,我們歡迎其他公司參加並將之視為持續發展的動態文件。」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