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兆元產業逢景氣低谷,投注研發才能先蹲後跳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29 日 16: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材料、設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新兆元產業逢景氣低谷,投注研發才能先蹲後跳


台灣機械業從 2017 年晉升兆元產業後,今年卻因美中貿易戰大受打擊;產業界指出,面對全球經濟變局,台廠面臨很大升級壓力,但現在學界基礎研究相對空洞,無助產業發展,政府應慎重思考科技預算的資源配置。

經濟部資料顯示,台灣機械產業總產值 2017 年達 1.1 兆元,成為新兆元產業,2018 年更達約新台幣 1.18 兆元,年成長 7.3%,且出口值達 8,257 億元,年增 7.2%,雙雙再創歷史新高。

不過市場瞬息萬變,隨著貿易戰衝突升溫,機械業大受影響;以剛落幕的工具機產業界盛事-2019 年歐洲工具機展(EMO)為例,今年參展廠商、人潮都顯著減少。

上銀總裁卓永財發現,EMO 展當中,韓國工具機展出不多,但在韓國政府大力補助零組件之下,今年零組件廠商來了近 60 家,素質也比以前好;中國零組件廠商比以前少,質同樣有提升,量變、質變都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台廠現在面臨很大升級壓力」,卓永財表示,中國深陷美中貿易戰,一定會痛定思痛,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面對全球經濟變局,每個國家都會找到生存之道,台灣製造業靠衝量的時代已經過去,心態絕對要改變。

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也說,中國經濟崛起,東南亞也快速發展,這對產業帶來挑戰,但「問題不在別人身上,永遠都在自己身上」,外在環境的變化沒法控制,唯一能做的就是自我壯大。

產業升級需要人才,卓永財指出,台灣「資源錯置」的問題已經延續多年,機械業長期詬病產學落差,台清交成機械相關系所的碩博士論文,大半都跑去研究血管內的微機電領域,與精密工具製造脫鉤,學界研究無助產業發展。

除了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相差甚遠,卓永財說,基礎研究經過5年、10年的消化,會轉變為產業科技,但政府在科技預算投太多在高端研究,基礎研究相對空洞,這對產業發展相當不利;他也提醒,很多企業賺了錢,卻不願意投入產學合作,「這是要改進的」。

其實,科技部長陳良基也留意到這項危及台灣競爭力的警訊,今年 月,他在臉書發文示警,對比條件相近的國家,台灣成了唯一基礎科研往下掉的國家,而且科技部好像失去照顧大學基礎科學研究的能量,學術研究經費逐年降低,也有基礎研究經費不增反減的態勢。

有鑑於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視,政府在經費作出調整,明年的科研經費預估成長 4.7%,其中基礎研究預算就增加 40 億元,陳良基也說,希望未來 5 年都能以這樣的幅度成長。

此外,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對於產創條例中對於研發投資抵減提出建議,他認為,研發投資抵減有支出金額 15% 可抵減當年度營所稅額的優惠,希望政府加碼至 30%,這些補助固然會讓短期稅收減損,但長期有更大的投資報酬率,也能展現支持廠商研發的態度。

王慶華總結,常有人擔心台灣產業發展被其他國家跟上,重點在於心態要擺正,如果走得夠快,其他國家永遠在跟隨也沒有關係,只要把自己的產品做強、做精,就不用隨時害怕被超越。

(作者:潘姿羽;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