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社會創新協作?打造價值新藍海的跨界教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12 日 12:04 | 分類 新創 , 科技政策 , 科技教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何謂社會創新協作?打造價值新藍海的跨界教育


為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以議題觀察、需求訪談後,媒合「社會創新組織登記資料庫」,形成「社會創新協作」模式,實際提供需求方問題解決的建議方案,以行動實踐改善社會的影響力。

近年來,台灣教育界從小學、國高中到大學,開始出現以學生為主體及強調課堂互動的「翻轉教育」,培養學生在面對不斷改變的環境時,具備解決問題的意識與因應方式。目前亦有許多社會創新組織積極投入,期盼重新打造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創新教育。

改變的力量,跨系統協作的創新體制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今年與星展銀行及聯合報願景工程共同合作的「2019 社會創新大調查」,顯示民眾認為台灣當前最迫切需解決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問題為「優質教育」。為了支持各界共同投入未來的教育發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在 108 年 9 月 18 日邀請各界代表,於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共同針對「社會創新開啟教育新藍海」議題進行交流。司法院資訊處處長王金龍以「司法教育」為主題,分享團隊參與第二屆總統盃黑客松競賽得獎提案的例子。這份提案能夠將法律用語即時翻譯成白話文,讓民眾輕易看懂判決書,並了解量刑因子;而用科技創新讓司法知識更平易近人的方式,無疑亦是一種創新教育。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專委林琬琪同時提到,自 103 年實驗教育參法通過後,台灣的創新教育政策早已從國小到高中開始,尤其目前的 108 課綱理念,也跟創新教育相當切合,希望發展出協助孩子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模式。長期研究教育系統的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文富,也呼籲教育過程中跨系統協作的重要性:「例如自主學習、城鄉差距等,應該要集結公部門跟民間的社會創新能量共同投入」。

結合理念與行動,創新教育 ING

許多學校已積極運用創新的教育模式,突破舊有的框架與思維。儘管各界對於教育改革仍有不同的聲音,對此,青山國中小校長王如杏表示「家長對小孩其實不用太焦慮,而學校也不應只將校園的老師當成老師,這樣就可以帶出教育的多贏局面」。芳和實驗國中校長黃琬茹校長更分享了自身的辦學經驗「新課綱與實驗教育為互為推助的關係,實驗教育是國家級的教育實驗,108 課綱則為此提供了良好的根基與養分,將教育融入學生自主學習的生活當中。」

除了翻轉教育方式,林口高中校長高栢鈴更進一步提到「在創新教育的改革中,面對教學現場的第一線師資相對缺乏,除了應找出領頭羊帶領其他夥伴前行外,更應給予擔任行政工作的老師鼓勵並積極引進資源。」

「先改變老師,再改變課程,學生才會全面式的改變,理論課程要轉換成實作課程,改變教學現場,才會讓學習熱誠再度出現」靜宜大學教務長鄭志文藉由上述觀點帶出自家經驗,分享靜宜大學將資源與高中結合,建構校際資源共享關係之餘,如何透過大學社會責任的推動,讓大學成為教育創新與在地創生的樞紐。

▲社會創新組織與行政院唐鳳政委、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司法院資訊處、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等單位代表進行跨域交流(Source: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社會創新 × 翻轉教育

教育不止是學校的事,許多體制外的社會創新組織,已著手藉由打造創新、共好的模式,來支持教育的翻轉。為使更多的有志者能透過交流協作,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邀請了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習元國際教育有限公司、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等社會創新組織共同參與討論。對於跨界協作的創新教育願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任秘書陳國樑鼓勵在場的社會創新組織「從教育的根基做起,將需要被關切的議題可以從創新、社會、教育的角度來切入,使孩子得以從小到大以創新的角度來關注社會的議題,相信未來必能將社會創新做得更好」。

近年來,台灣教育界已掀起許多改變,從小學、國高中到大學,出現如以學生為主體及強調課堂互動的「翻轉教育」,運用科技工具輔助上課的「智慧教育」,亦或跳脫既有教育體制及課綱,並具有獨特教育理念的「實驗教育」等,皆反映出台灣教育的創新能力,期待在各方的投入之下,「由下而上」創新教育的力量被支持,讓教育從學校走到社會,型塑台灣整體高品質教育的氛圍。

(首圖來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