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 想更懂人類,但人類更重隱私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20 日 7: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Apple , iOS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Siri 想更懂人類,但人類更重隱私


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正在開發新方法,未來在 Siri 添加臉部分析功能,幫助 Siri 理解使用者需求,減少語音要求誤解的次數。

除了臉部辨識,還能解讀情緒

相關報導顯示,蘋果已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PTO)提交專利申請。據美國專利號 20190348037 說明,在某些情況下,智慧軟體代理(也就是 Siri)根據語音採取的動作可能與使用者想要的不符。但如果能進一步分析臉部影像,透過形狀或運動來辨識特定肌肉或肌肉群是否觸發,就更能正確判斷。

不僅如此,專利檔案還提到,使用者回應會表示為一個或多個度量。例如使用者反應對應某種特定狀態的機率,比如積極或消極情緒。也就是說,使用臉部辨識技術後,Siri 不僅能辨識臉部影像,還能解讀使用者的情緒狀態。

(Source:appleinsider

那麼,Siri 是如何操作?

根據專利檔案說明,蘋果系統首先要透過麥克風獲得聲訊輸入,並以鏡頭獲得一張或多張影像。另外,基於人類表情可能代表多種含義,蘋果的臉部動作編碼系統(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FACS)會分類表情可能代表的含義。

據了解,FACS 最早建立於 1970 年代,是臉部情緒分類標準,能將每種可能的臉部表情歸類到廣泛的參考目錄。使用 FACS,蘋果的系統透過分析,確定更大可能性的使用者要求,然後讓 Siri 回答。

消息一出,就有網友對此表示「細思極恐」。

臉部辨識的爭議性

儘管目前 Siri 還未應用臉部辨識專利,不過僅從「臉部辨識」層次來看,就已極具爭議性了。

2018 年 2 月 9 日,據《紐約時報》報導,如今非常熱門的 AI 應用臉部辨識,針對不同種族的準確率差異很大。報導援引相關實驗結果稱,深色膚色人群的辨識錯誤率高於膚色較淺的人群。從具體資料來看,針對黑人女性的錯誤率高達 21%~35%,而白人男性的錯誤率則低於 1%──在美國可說是非常政治不正確。

臉部辨識技術的不成熟性不僅這些。亞馬遜 2016 年推出的影像辨識 AI 系統 「Rekognition」將 28 名美國國會議員辨識成罪犯,美國社會一片譁然,這也讓大眾對臉部辨識技術充滿懷疑。

如果說臉部辨識技術目前的局限性導致種族差異、性別差異,但臉部辨識對隱私的侵犯就不僅是技術層面問題了。

就在 10 月,關於 Facebook 濫用臉部影像資料的訴訟有了新進展。據法庭檔案介紹,Facebook 的臉部辨識技術違反伊利諾伊州的生物特徵資訊隱私法(BIPA),可能對使用者隱私構成實質性威脅,侵害使用者隱私。

美國各州已陸續對臉部辨識發出禁令。2019 年 5 月,舊金山市對臉部辨識技術發禁令,禁止在政府機關和執法機關使用。無獨有偶,6 月 27 日,美國麻薩諸塞州薩默維爾市也通過了「臉部辨識全面禁止條例」;7 月 16 日,加州奧克蘭市同樣通過「監視及社區安全法案」,成為第 3 個禁止臉部辨識的美國城市。

不僅在美國,對隱私權問題,各國大眾都極為看重。2019 年 8 月,蘋果爆出監聽 Siri 錄音,涉嫌洩露使用者隱私引起議論。這起竊聽風波,最後以蘋果發表致歉聲明告終。

總結

從目前情況來看,Siri 要真正做到臉部分析、解讀情緒,要解決的不僅技術挑戰,還將面臨偏見問題、隱私問題。從蘋果之前陷入的風波及其他公司面臨的困境來看,要讓 Siri 真正讀懂人類,而又不侵犯隱私,這條路任重道遠。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蘋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