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用 Gogoro 電動車,為什麼台灣的 GoShare 超熱門,但歐洲共享機車 COUP 卻玩不下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2 日 8:45 | 分類 交通運輸 , 共享經濟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同樣都用 Gogoro 電動車,為什麼台灣的 GoShare 超熱門,但歐洲共享機車 COUP 卻玩不下去?


歐陸共享機車 COUP 近日宣布將終止服務,反觀台灣 GoShare 共享機車服務看似經營得風生水起,同樣是採用 Gogoro 電動車,是什麼造成兩者的不同命運?

Gogoro 推出的共享機車服務「GoShare」自今年 8 月底在桃園市首發,並於 10 月下旬正式登陸台北市,即便共享機車先驅 WeMo 已行之有年,iRent 也在今年加入市場,但較晚面世的 GoShare 卻依然創下共享機車熱潮,在社群討論度、車輛流通率都創造之前沒有的高峰。

反觀 Gogoro 位於歐洲的合作夥伴,Bosch 博世全資子公司 COUP 卻在近日宣布將在 12 月中結束租賃機車業務,並陸續撤出德國柏林、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等地,共享機車服務歷時 3 年餘終吿熄燈,旗下 5,000 台 Gogoro 將暫時留存,形同宣布「不玩了」。

然而,台灣的 GoShare 與 COUP 共享機車服務雖然同樣採用 Gogoro 電動機車以及 Gogoro NetWork 換電站系統,但兩者營運狀況可說完全兩樣情,究竟為何共享機車在台灣獲得好評,但在歐陸卻面臨停止業務的窘境?

▲ GoShare 自 10 月 21 日將服務據點拓展至台北市以來,註冊用戶數已突破 22 萬並持續成長。

一、營運商本質不同

台灣 GoShare 與德國 COUP 所推出的共享機車服務是基於完全不同的基礎,台灣 GoShare 是 Gogoro 推出的共享機車服務,由 Gogoro 負責調度、行銷與營運,反之剛宣布結束營運的 COUP 則是 COUP 自家專責營運,相較之下 Gogoro 僅是車輛與能源系統供應商,並無法介入 COUP 的租賃機車營運。

換言之,Gogoro 在 COUP 的租賃機車服務的角色是「供應商」,近似例子就像台灣另一個共享機車平台 Wemo 的車輛供應商是 Kymco 光陽,而 GoShare 本身由 Gogoro 負責營運,角色有些類似 Toyota 推出的 Toyota Rent a Car 服務。

▲ COUP 自 2016 年起開始採用 Gogoro 為旗下共享服務車款,至結束營運前已累積拓點 4 座城市,車隊總數也達 5,000 輛之多。

二、規模與營運成本差異

COUP 最初在德國柏林推出時,費率為每半小時 3 歐元(約台幣 110 元),或是整日租借 20 歐元(約台幣 720 元)。不過目前收費標準已有調整,根據營運地點不同而有不同收費標準。為了讓大家瞭解 COUP 的營運規模,節錄他們在德國柏林、圖賓根(Tübingen)、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的營運範圍。

德國柏林:

▲ 基本費率每分鐘 0.2 歐,營運範圍 112 平方公里。

法國巴黎:

▲ 基本費率每分鐘 0.25 歐,營運範圍 76.1 平方公里。

西班牙馬德里:

▲ 基本費率每分鐘 0.23 歐,營運範圍 58 平方公里。

德國圖賓根(Tübingen):

▲ 基本費率前 10 分鐘 1.9 歐,之後每 10 分鐘 0.19 歐,營運範圍 5 平方公里。

關鍵還是在 GoStation 換電站

從以上營運範圍與收費標準可以看到,租賃費用與營運規模呈現正相關,舉例來說營運規模最大的德國柏林擁有次低收費,營運範圍最小僅 5 平方公里的圖賓根有最低的價格。這意味著「營運成本」與「規模經濟」息息相關。

但即便是在德國柏林,每分鐘仍需 0.2 歐元費用(約台幣 6.72 元),反觀台灣 GoShare 收費相對便宜許多,前 6 分鐘免費,之後每分鐘 2.5 元。我們簡單製作了以下表格比較兩者的收費級距差異:

COUP 官方服務終止聲明中,有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是換電站數量不多,同時營運不敷成本,因此決定停止業務,反觀目前 Gogoro 在全台已佈建 1,500 座 GoStation 座換電站。共享經濟若需達到理想的效益,仍須規模經濟支持,尤其像 Gogoro NetWork 這類以換電站更換電池的營運方式更是如此,若換電站數量更多,理應能降低人工維護成本並提高車輛周轉率。

▲ COUP 與 GoShare 營運模式雷同,但兩者面臨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市場。

三、歐陸市場競爭激烈  台灣市場尚在成長

雖然同為共享機車,但歐陸與台灣仍有天壤之別,首先歐陸主要國家的「共享經濟」並非新概念,且行之有年。COUP 在歐洲除了需面對至少 3 家以上競爭對手,例如歐陸最大共享機車「emmy」,此外還需與近 10 家共享單車、共享電動滑板車競爭,加上歐洲並非一年四季都適合騎機車,先天發展條件並不比台灣更有優勢。

反觀台灣為機車王國,也為重要交通移動手段之一,騎乘機車是非常普遍的行為,而在 GoShare 之前也有 WeMo 及 iRent 等共享機車業者加入市場,間接打開了台灣人對共享機車服務的接受度。

除此之外,GoShare 官方行銷手法更是一絕,有 Gogoro 自身品牌加持,無形中容易吸引愛嘗鮮、還沒騎過 Gogoro 的使用者;本身對 Gogoro 電動機車有興趣的民眾也有可能透過 GoShare 的騎乘經驗而決定購買機車,也形成一定比例的「導購」需求,再加上 Gogoro 品牌引領網路話題的能力及 GoShare 粉絲團小編的各種創意,使 GoShare 初出茅廬便打下堅實基礎。

▲ 社群經營是 Gogoro 的拿手好戲,GoShare 也十分懂得利用粉絲團和各種活動來創造網路話題。(Source:GoShare

GoShare 為自己創造絕佳「主場優勢」

與其說同為 Gogoro NetWork 系統下的共享機車服務,不如說共享機車在歐陸以及台灣的兩面向。當然,橫跨歐陸 3 個國家、4 座城市的 COUP 共享機車也是在推出服務 3 年餘、拓展車隊數量達到 5,000 輛後才終止服務,反觀 GoShare 今年 8 月底才投入營運,現在論成敗仍太早。

但不可否認的是,GoShare 的成功是很多方面促成的,例如品牌加持、社群行銷、民情趨勢與更完備換電站建設,如此才能造就目前 GoShare 的討論熱潮,而這些恰恰也是遠在歐陸的 COUP 難以複製的條件。

(本文由 T客邦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COUP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