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七號資料 109 年 2 月開放全球使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26 日 18:30 | 分類 科技政策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福衛七號資料 109 年 2 月開放全球使用


科技部今天表示,台美合作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於 6 月 25 日發射升空,12 月 10 日起提供掩星及大氣驗證資料試用,預計明年 2 月正式開放福衛七號資料供全球使用。

科技部上午在行政院會報告「台灣:從跨國太空科研計畫,進軍全球太空產業」。

報告指出,台美合作研製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福衛七號)6 枚衛星,今年 6 月 25 日順利發射升空,目前正進行軌道部署,完成後可大幅增加天氣預報準確度,預計明年 2 月正式開放福衛七號資料供全球使用;自主研發的獵風者衛星將於 110 年發射。

報告說,第三期太空計畫自民國 108 年起至 117 年共 10 年,政府將投入新台幣 251 億元,發展 10 枚遙測衛星,組成完整的衛星星系,並將整合國內產學研界,建立台灣衛星產業供應鏈,以進軍全球太空產業。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院會中表示,第一、二期國家太空計畫已順利完成,台灣不但建立自主研發能量及科研平台,更帶動 40 家以上廠商進入太空產業供應鏈,投入 15 項關鍵元件開發,同時積極培育新創公司與太空科技人才。近年更陸續自主研發、跨國合作完成福衛五號與七號,獵風者氣象衛星也將於 110 年發射,為台灣太空科技發展,樹立里程碑。

蘇貞昌說,「第三期國家太空計畫」是他上任後批的第一份公文,政府 10 年投入 251 億元,希望未來台灣每一年都能發射一枚衛星,以扶植台灣衛星產業供應鏈,培養青壯世代的太空科技人才。

蘇貞昌表示,為進一步推進台灣航太產業發展,總統蔡英文已提出下一階段願景與發展策略,在太空科技方面,會以衛星自製能力,結合既有的優勢產業,如半導體、資通訊與精密機械等,讓台灣成為衛星產業零組件與相關系統設備、服務的重要研發和製造基地。

他說,在航空發展部分,蔡總統上任後啟動國機國造,首架高教機原型「勇鷹號」今年 9 月出廠,預計明年 6 月就可展開首飛,12 月 17 日他也去見證漢翔與洛馬簽署策略聯盟,推動台灣成為 F-16 戰機的亞太維修中心。台灣從整機設計、研發、製造到相關零組件維修等,已建構相當完整的產業體系,不僅獲國內外航空界品質認證,也與世界大廠(波音、空中巴士)建立合作關係。

(作者:顧荃;首圖來源:薩里衛星科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