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建立「TWQR」台灣 Pay 就能贏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29 日 12:00 | 分類 支付方案 , 行動支付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轉型建立「TWQR」台灣 Pay 就能贏嗎?


國家級打造的行動支付「台灣 Pay」這兩個月接連被立委叮得滿頭包。

如 10 月 14 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批評,台灣 Pay 傳出動用公股行庫的員工去灌水、衝使用人數。無獨有偶,10 月 16 日國民黨立委許毓仁在立法院國民黨團召開記者會,抨擊台灣 Pay 市占率僅 5%、民眾熟悉度也不高,直言「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就是國家級支付品牌被國際 Pay 打趴!」11 月,立委持續質詢。

台灣的行動支付數十種,為何立委單單抨擊這家 Pay?

其實台灣 Pay 幕後推手是財金公司,而財金公司的大股東是央行,十足官方血統。財金公司本身是國內金融業後端的跨行交易平台,負責金流清算,主要收入來源為 ATM 轉帳手續費等。

說來台灣 Pay 也算是國際 Pay 催生的。在 Apple Pay、Android Pay 等在台上線前,為了因應「行動支付」國際大趨勢,財金公司才出面整合公股行庫,2016 年 8 月率先推出「t wallet」數位錢包,是台灣 Pay 的前身。

t wallet 主打信用卡、金融卡 NFC 感應交易,然而與 Apple Pay 的土洋大戰,首役即慘敗。2017 年 3 月底,Apple Pay 上線 9 天,綁卡就高達 70 萬張;而 t wallet 8 個月來只綁卡 4.3 萬張。

2017 年前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喊出「2025 年行動支付使用率 90%」,輸人不輸陣,財政部隨即督導財金公司與公股銀行合作,將 t wallet 更名「台灣 Pay」,希望打造「國家級支付品牌」。

第一步,決定連結「金融卡」為主要支付工具,官員認為金融卡流通張數近一億張,較信用卡逾 4,000 萬張還多。

再來,主推 QR Code 應用,小商家只要貼上「QR Code」立牌,無需負擔建置成本。

然而,績效似乎有待加強。資策會公布 2018 年「行動支付大調查」,消費者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中,台灣 Pay 不到 5% 比率。

再根據《遠見雜誌》「2019 FinTech 服務最佳銀行大賞」的「行動支付愛用榜」調查也發現,台灣 Pay 名次從第 5 名跌至第 7 名。

四大原因,台灣 Pay 不受青睞

台灣 Pay 為何不受青睞?綜合專家意見,首先,綁定金融卡,與國人習慣使用信用卡消費背道而馳。因為信用卡可延遲付款,銀行又紛紛祭出高回饋,比直接從帳戶扣款還划算。

抵不過現實,台灣 Pay 最終加入信用卡戰局。2018 年 Visa 宣布國際通用「QR Code 信用卡 EMV 規格」上路時,台灣 Pay 加入 EMV 的陣營,2018 年 11 月起才提供信用卡綁定服務。但因為太晚打入信用卡,已喪失先機。

第二,推廣不力。台灣 Pay 主要靠公股行員對客戶及商家推薦使用,民眾到公股行庫辦事,行員都會順便推介台灣 Pay。但許毓仁指出,八大行庫的台灣 Pay 行銷預算,今年高達 6,750 萬元,效益卻不彰。

第三,回饋不夠吸引人。台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教授汪志堅認為,新的支付工具要進入市場,必須有足夠的宣傳優惠,這就是「補貼經濟學」。

第四,支付體驗不佳。只要一有新的行動支付推出,就會立刻下載試用的前東吳大學富蘭克林金融科技開發中心執行長蔡宗榮說,當初他要綁卡,台灣 Pay 卻一直無法讀到卡片,還要手動打卡號,第一步就卡關;另外,台灣 Pay 也曾出現用戶以不同手機號碼,綁同一銀行帳戶,卻無法使用的技術問題。

金流高速公路,拚年底亮相

年面對近來的各種批評,財金公司聽到了,接連舉辦媒體餐敘及記者會。董事長林國良一再強調,台灣 Pay 不是要與民間行動支付業者爭利,而是要建立「QR Code 共通支付標準」,好比是打造一條「數位金流的高速公路」,以此支援多元支付工具、節省店家的對接成本。

另外,參考新加坡的 SGQR 模式,財金公司想建立「TWQR」,提供更全面的共通支付標準與識別標識,未來包括台灣 Pay 等市面上各種 QR Code 二維掃碼標誌,都能整合其中。

林國良也端出數據,10 月台灣 Pay 的可使用卡數達 949 萬張卡,累計交易金額逾 520 億元,與 2018 年同期比較,交易金額成長 3 倍,交易筆數更超過 4 倍。

他表示,台灣 Pay 已能整合其他支付工具,已串接進 24 家金融機構的行動 App 之中。未來,不論是台灣 Pay 或 TWQR,都是邁向「跨平台、跨銀行、跨產業」的共同支付標準。

他希望,未來任何店家,無須逐一與各家行動業者介接,櫃檯前也不再像貼膏藥一般,擺上各種掃碼標籤,一個 TWQR,就搞定所有支付。目前正向智財局申請商標中,最快年底可上路,頗有一統行動支付市場的霸氣。

對此,汪志堅給予肯定,表示若有共通的掃碼介面 TWQR,對於台灣的行動支付產業,一定會產生革命性變革,還沒有行動支付的銀行與機構,可透過 TWQR 切進支付市場。蔡宗榮也肯定,統一 QR Code 規格,可一定程度避免資安風險,防止造假。

只是,從行動支付到整合 QR Code,台灣 Pay 先是打品牌戰,之後又退至後端,強調整合業界。還不斷改名,從 t wallet 到台灣 Pay,未來還有 TWQR,令人眼花撩亂。

另外,財金公司想打造共通支付標準的數位金流高速公路,誰願意一起上路?「我的品牌知名度比他高,也早布建好通路,為何要加入他?」一位行動支付業者也質疑。台灣 Pay 能否藉由 TWQR 脫胎換骨、一統支付市場?大家都在看。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