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升溫,義美英呼吸器告急!台灣的救命工具夠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29 日 12: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全球疫情升溫,義美英呼吸器告急!台灣的救命工具夠嗎?


疫情升溫,比起口罩,更重要的救命工具是呼吸器。歐美國家目前紛紛喊出呼吸器告急!就連知名車廠如通用、福特、法拉利、特斯拉等,以及知名航太公司,紛紛加入防疫國家隊,跨界跳下來生產呼吸器。反觀台灣,目前約有 2 萬台呼吸器,萬一疫情大爆發,缺的不是救命兵器,而是第一線醫護人員。

當台灣防疫國家隊忙著生產口罩,歐美防疫國家隊則忙著製造呼吸器!

新冠病毒正在全球引發大流行,從第一例到 10 萬病例,經歷了 67 天,但從 20 萬增加到 30 萬,卻只花了 4 天,世界衛生組織祕書長譚德塞形容,「這個數字令人心碎」。

「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者,約有 5% 到 10% 屬於嚴重肺炎和重症者,換氣功能損傷,需求氧氣或插管救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指出,新冠病毒主要是攻擊人的下呼吸道,引發呼吸衰竭,重症者就需靠呼吸器供氧救命。

「若醫院呼吸器短缺,遇上疫情失控,就會推升死亡人數,」蘇一峰解釋,義大利武漢肺炎死亡人數逾 6,000 人、高居全球第一,就是因為呼吸器告急導致的慘劇。

在疫情日漸失控的歐美國家,呼吸器已是抗疫的主要兵力。多國政府一聲號令,許多知名製造龍頭紛紛改裝工廠,製造醫療器材,捲起衣袖救國。

蘇一峰醫師分析,義大利向來是歐洲醫療末段班,加上金融海嘯和歐債風暴後,政府大砍醫療預算。一場意外的疫情,就擊潰了醫療系統。

呼吸器短缺,誰先用成了醫護難題

截至 3 月 23 日,義大利新冠病毒確診病例近 6 萬人,但呼吸器只有 3,000 台。在病床和呼吸器不足下,義大利醫生被迫含淚抉擇:誰優先接受治療、誰的存活率較高,來做出困難決定。

蘇一峰醫師指出,在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北部,甚至有彈盡援絕的義大利醫師,發明了奇怪的應變方法,讓兩個病人共用一台呼吸器。

義大利的慘劇,也給歐洲鄰國和美國拉響了警報。在確診人數飆升的美國和英國也開始被迫讓醫院決定如何分配搶救新冠病人的呼吸器。

光紐約州就缺 3 萬台呼吸器救命

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優質的醫學人才,也有發達的疾病管控監測系統,但這次面對疫情同樣滑鐵盧。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人口約 1,900 萬,竟只有 3,000 張加護病床、5,000 至 6,000 台呼吸器。

面對確診病例飆破 2 萬例,紐約州長郭謨(Andrew M. Cuomo)近日在一場例行記者會上,當眾展示一台呼吸器,講解這項救命工具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並向聯邦政府喊話,要求支援呼吸器和其他醫療器材,「我們還需要 3 萬台,這是一個很糟糕的狀況」。

事實上,人口 3 億多的全美國,呼吸器不到 10 萬台,而 3 月 23 日新冠病毒確診已超過 4 萬例,紐約市市長白思豪也警告說,「如果我們沒拿到呼吸器,將有更多人死亡」。

因應呼吸器短缺,紐約州政府正在起草一項指引,幫助醫院和醫事人員在這種潛在困境下做出決策,「相關機構將有權拒絕對某位患者使用呼吸機,或是撤下病情難以好轉的病人已在使用的呼吸機」,就連抽籤形式,也可能被納入決策過程。

美英籌組「呼吸器國家隊」,知名車廠投入生產

至於英國,目前醫院只有 8,000 台呼吸器,英國官員估計,至少需要 2 萬台。為此,首相強生一改「佛系防疫」,3 月中旬與英國數十家製造商舉行電話會議,要求他們幫助提高呼吸器和其他醫療器材的生產。

最終,帶頭扛下「呼吸器國家隊」任務的是英國航太國防工業的「聯合兵團」。由生產飛機供氧設備的 Meggitt 集團領銜;以頂級跑車聞名 McLaren 則協助工業設計,並由英格蘭東北的 Nissan 車廠提供「量產基地」。英國政府原本期望「2 週內生產 3 萬台」,但英國呼吸器國家隊最快只能在「3 月底提出原型設計」,似乎緩不濟急。

要比應變效率,台灣的口罩國家隊真的好太多了。

在美國各州長、市長喊話施壓之下,總統川普終於在 3 月 19 日簽署了《國防生產法》,這項法案源自 1950 年南北韓戰爭時期,授權總統可強制企業協助製造國防相關產品,目前就是呼吸器。

為了快速增產呼吸器,歐美汽車大廠紛紛被徵召加入國家隊!在各國政府號令下,福特、通用、法拉利和日產、特斯拉等大廠,一同協助提高呼吸器和其他醫療設備產量,幫助國家打贏這場對抗病毒的戰役。

台灣沒有能力生產呼吸器,全台約有 2 萬台

反觀台灣,雖有「呼吸器王國」稱號,但這並非指台灣生產最多呼吸器,「主要是因為使用量非常大,尤其是重症、無意識的長年臥床者在使用,」蘇一峰解釋。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截至 2018 年底,全國加護病床共 7,115 床、亞急性呼吸照護病床有 888 床、慢性呼吸照護病床有 5,572 床,這三類設有呼吸器設備的特殊病床總計 1 萬 3 千多床。「若以 1 至 1.5 倍乘數來推估呼吸器,應有約 2 萬台,」但蘇一峰醫師指出,目前這些特殊病床的使用率已達八成。

「台灣沒有生產呼吸器、葉克膜的能力,全都要靠進口,」蘇一峰醫師建議,政府應及早盤點目前代理商在台的存貨,因為呼吸器正處於全球缺貨,歐美多國已祭出緊急出口管制。同時,蘇一峰建議政府應把呼吸器納入戰備資源,以便因應下一次的病毒大流行。

台灣缺口罩,更缺胸腔內科醫師

另外,台灣也缺胸腔科人才。「未來,台灣防疫最大的難題不是缺器材,也不是缺病床,可能是缺第一線醫事人員,」蘇一峰醫師指出,國內年輕胸腔內科醫師逐年減少,2017 年報考胸腔暨重症科只剩 19 名,建議政府應重視和培育更多負責照護重症和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

「目前我們有 1,500 名會員,原則上是胸腔暨重症科醫師仍是夠的,但問題在於確診的重症比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表示,「如果重症比例升高,決戰點就在加護病房,防疫到最後就是死亡率不可提升,我們要守住最後一道防線,因此必須超前部署,」林孟志也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專家諮詢委員。

「這次疫情的可怕之處在於『傳得快、好得慢』」,台灣免疫學權威、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前教授張南驥日前指出,隨著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但一直卡在「生病」的狀態,這些人都有可能需用到呼吸器、甚至葉克膜,「先不論呼吸器,一旦患病人數激增,連床位都會不夠,」張南驥強調。

雖然目前台灣疫情仍控制得宜,但第一線醫護人員已嚴陣以待,正針對救命工具如呼吸器、葉克膜,還有加護病床等進行盤點和準備,全力防堵醫療體系可能崩潰的破口。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