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回歸 A 股、擬募資 200 億人民幣,寫科創板新高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02 日 9:45 | 分類 公司治理 , 晶片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芯國際回歸 A 股、擬募資 200 億人民幣,寫科創板新高


21 世紀經濟報導,上海證交所 1 日公布,已受理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的科創板上市申請,也代表這家中國晶片巨頭回歸 A 股之路正式開啟。此次科創板 IPO,中芯國際擬募資 200 億人民幣(幣值下同),將創下科創板募資額新高,所募資金將分別投向 12 吋晶片 SN1 專案、先進及成熟製程研發專案儲備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等 3 個項目。

根據 ICInsights 公布的 2018 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企業排名第一。招股書顯示,中芯國際本次初始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 16 億 8,562 萬股,不涉及股東公開發售股份,不超過初始發行後股份總數 25%;本次發行可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初始發行股票數量 15%。

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大唐香港持股比率 17%,第二大股東鑫芯香港持股 15.76%,董事會現有 14 位董事,各股東提名的董事人數均低於董事總人數的二分之一,公司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2017~2019 年中芯國際營收分別為 213.9 億元、230.17 億元、220.18 億元;當期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為 12.45 億元、7.47 億元、17.94 億元。研發投資方面,2017~2019 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 35.76 億元、44.71 億元及 47.44 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 16.72%、19.42% 及 21.55%。

在美中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芯國際被賦予晶片國產化的重任,中國國家積體電路基金 II(大基金二期)與上海積體電路基金 II,將於今年底前分別向中芯國際旗下中芯南方注資 15 億美元、7.5 億美元。

招股書中,中芯國際也提及貿易摩擦的風險,未來如果相關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限制進出口或提高稅,公司可能面臨設備、原材料短缺和客戶流失等風險,進而導致公司生產受限、訂單減少、成本增加,對公司的業務和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就在 5 月 15 日,據新華社消息,美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新規,要求使用美國晶片設備的外國公司,要先取得美國發出的許可證,才可以將特定的晶片供應給華為或海思半導體等相關企業。根據 BI(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測,華為供應商包括台積電和中芯國際可能將受此影響,其中,中芯國際可能仍會繼續為華為生產,並使用大陸國產設備完成一些晶片訂單。

BI 預測,為中國國產晶片公司製程相對成熟的中芯國際,受到的主要影響可能在 14 奈米製程的晶片組;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了中芯國際助力,如果無法繼續得到台積電支持,意味著華為在高端旗艦手機市場也無法破局,因為到目前為止,中芯國際雖具備 7 奈米晶片生產能力,但還未能量產,而此次中芯國際尋求科創板上市,也將進一步借力資本增強先進製程的研發實力。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中芯國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