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呂 維振

呂 維振

About 呂 維振

關注醫療與生物科技、公共衛生與醫療政策、尖端科技與數位娛樂。 探索親子與電子遊戲眾多現象。 關注當前台灣教育、政治、環境等議題。

遊戲高手別自傲 你的人工對手已經誕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26 日 17:13 | 分類 Google , 會員專區 , 機器人

Hardcore 級的電玩高手要小心了,繼西洋棋後,有機會打敗你們的人工智慧已經誕生。Google 擁有的人工智慧研發公司 DeepMind,僅利用一台電腦的演算能力,展現了如何學習 49 款街機遊戲,其中包含史上第一款街機遊戲《乓》(Pong,上圖) 與經典《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而其中已有一半遊戲,人工智慧的功力已經可以打敗真人高手。 繼續閱讀..

手術室裡的親友怎麼樣了?用手機看實況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22 日 20:00 | 分類 app , 手機 , 會員專區

有過親朋好友進了手術室個把鐘頭,你人在外頭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更不敢離開的為難時刻?現在當低頭族的機會多了,或許這個問題較好面對,不過如果醫院可以用行動裝置、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隨時向你報告手術室裡的進度,這樣做會不會好一點? 繼續閱讀..

無需諾貝爾獎高貴儀器 普通顯微鏡也可看到奈米級物質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21 日 2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醫療科技

我們用顯微鏡來觀察細胞,因為顯微鏡可以讓物體的影像變大。但如果把物體本身變大不就有相同效果?這種看似不科學的說法要如何辦到?答案跟嬰兒用的尿布有關。麻省理工學院神經工程師 Edward Boyden 研發一種稱為「擴展顯微鏡」(expansion microscopy) 的技術,讓被觀察的物體膨脹,生物學家甚至可以用普通顯微鏡看到分子等級的腦部細節。 繼續閱讀..

發光的蛋白質 可立即顯示腦神經活動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20 日 2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能夠精確觀察到活生生的動物正在運作中的單一一個腦細胞,對科學家來說是研究的一大利器;過去想這樣做有困難,但現在他們有辦法了。透過綁定一種會發光的蛋白質,科學家可以即時看到腦神經細胞活動的情形,比現在常用的功能性磁振造影等方法都要更即時與精確。 繼續閱讀..

水陸機器人 勇往前人未至之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19 日 2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機器人 , 環境科學

人型機器人之所以要做成人的樣子,往往是因為要符合我們人類使用時的觀感。但事實上很多取代真人做危險工作的機器人,都不是人的長相,有的長得像一顆球,有的則像是動物,而且具備水陸兩用功能的機器人還不必擔心呼吸問題,可以長時期待在水中甚至水壓超高的深海、那些前人未至之境,為人類探測自然環境帶來重大貢獻。 繼續閱讀..

眨個眼 隱形眼鏡就能望遠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18 日 2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隱形眼鏡解決了多數人的近視、散光及美觀問題,但有一個限制:它只有一個固定度數。在日前美國科學促進會 (AAAS) 年會中,瑞士學者發表一款「望遠隱形眼鏡」透過眨眼這樣的小動作,便能讓使用者看到比原先大三倍的景像,不但能解決一些眼睛部位的疾病,未來甚至有潛力成為矯正視力的新方法。 繼續閱讀..

類血管支架技術救中風病患 成效好到不行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13 日 17:23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中風病人是否能恢復發病前獨立生活的狀態,發病後的急救與之後的復建都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相關學者日前發表多篇研究,指出以類似心血管安裝支架的方法,應用在腦部血管中可有效去除中風造成的血塊,病發後的死亡率降了一半,三個月後能獨立生活的案例,比用現有方法救治增加近一倍。 繼續閱讀..

地鐵有多髒?互動式地圖讓你看病菌聖地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12 日 11:50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我們從小到大都被告誡「公共場所」最髒,含有一大堆讓人生病的病菌,可想而知像捷運、地鐵這種每天數十、百萬人次的公共運輸系統一定是「病菌聖地」。美國學者的研究做成了一份互動式地圖,你可以參觀一下紐約市的地鐵有多髒,且不同地鐵站髒的內容不一樣,甚至還有可能致命的腺鼠疫桿菌存在。 繼續閱讀..

聰明胰島素 可體內偵測並控制血糖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11 日 15:0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面對愈來愈多人得到的現代文明病:糖尿病,許多新藥從不同原理出發陸續上市,不過科學家新發明的「聰明胰島素」,本身就具備偵測血糖值高低的功能,在血糖升高時才發揮作用,病患的健康獲得更佳保障。此外還有肌肉鬆弛劑被發現有治療糖尿病的潛力,預計很快可開始人體試驗。 繼續閱讀..

國中理化 成為治癌新策略?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10 日 11:5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不管是用注射、口服等方法,藥物進入人體後我們無法控制它的走向,這是影響藥物療效的原因之一。為了要提高這些藥物的「使用率」,美國科學家利用正負電極引導離子流動的原理,在腫瘤組織與藥物間建立一個互相吸引的電場,促使藥物往病灶處集中,實驗顯示局部區域化療藥物濃度比以往高 7 倍,將藥物帶到其他不相干地方的血管中則減少 25 倍,這項技術未來頗有發展潛力。 繼續閱讀..

英國通過爭議法案 三人精卵可生小孩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09 日 17:41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英國下議院壓倒性投票通過一項具重大爭議的醫療技術。法案實施後,透過「粒線體 DNA 置換」技術,醫療院所將可以把有粒線體基因缺陷的受精卵中的遺傳訊息,轉植入到第三人捐贈的粒線體基因正常的卵子中。這樣做可以避免幾十種因粒線體異常造成的大大小小疾病,但隨之而來改變「一男一女生育後代」的自然律,在道德層面上將引發巨大爭議。 繼續閱讀..

去除痛苦記憶?學界找到人工操控記憶的契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2 月 03 日 17: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身體受到傷害的痛苦記憶為何好像特別難以釋懷?科學家已經透過實驗找到大腦在這方面的運作過程,不但印證了一項有 65 年歷史的「海伯理論」,也有機會藉此發展出治療方法,試圖解決一些當今常聽到的疾病例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此外,學者也發現大腦處理情緒的記憶是一個不斷動態調整的過程,讓人們在之後遇到類似情境時,能夠快速表現與回憶相關的情境。 繼續閱讀..

比爾蓋茲捐 15.5 億美元助貧童打疫苗 金額只比英國政府少一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5 年 01 月 30 日 11:50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比爾蓋茲新聞不斷。各國政府與民間機構共同籌畫捐助 75 億美元,灌注在以貧窮兒童為目標的疫苗發展計畫,其中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捐出 15.5 億元,只比英國政府的 15.7 億美元少一點點,美國政府捐 8 億美元,挪威 9.69 億元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