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呂 維振

呂 維振

About 呂 維振

關注醫療與生物科技、公共衛生與醫療政策、尖端科技與數位娛樂。 探索親子與電子遊戲眾多現象。 關注當前台灣教育、政治、環境等議題。

維生素 B2 新用途: 3D 列印感光材料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26 日 10:00 | 分類 3D列印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3D 列印是人體再生醫學發展方向的重要一環,但目前除了技術上還有一大段距離,列印用的「墨水」也得要符合各項需求,包括能被身體接受不會被排斥或毒害人體。科學家已經發現一種天然的化合物可以加入 3D 列印的過程,人體很熟悉它,叫做「核黃素」(Riboflavin),也就是維生素 B2。 繼續閱讀..

醫界可望發展 ADHD 精確診斷法 老藥也可新用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25 日 13:06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DHD) 已是現代青少年與兒童之間不再令人陌生的疾病,但診斷的方法其實有限,某些 ADHD 個案藥物治療成效也不佳。最近醫界兩項研究指出,一種行之有年的藥物或許可以拿來治療 ADHD 部份個案,而透過腦波檢測,也可望發展出更精確的診斷方法,不再只能單純醫師問診。 繼續閱讀..

死而復生新途徑: 低體溫療法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23 日 12:48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復活?冷凍低溫保存屍體?你可能誤會了,這裡不是在講科幻故事或妖魔鬼怪,而是正統的醫學研究結果。近年來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人的死亡不僅是心跳停止等傳統定義那麼簡單,而低體溫療法(Therapeutic Hypothermia)對於心臟停止、中風、創傷性腦或脊髓損傷等疾病的急救與恢復過程有所幫助,減少急救後神經或心臟功能缺損等後遺症。但低溫療法與主流醫學有一些觀念衝突,目前尚未被普遍認可。 繼續閱讀..

用隨身碟做 DNA 定序 每支不到3萬台幣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22 日 16:47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我們都知道 DNA 定序很重要,它可以讓科學家找出疾病的原因、尋求非人為因素肥胖的療法、研發新藥時也可以跳過很多實體實驗的程序,但問題是現有科技只能以花費數小時甚至數天的時間,為短短一小段 DNA 定序,成本偏高。不過一款新開發出的「隨身碟」,只要滴上一滴樣本它就可以幫你定序,比傳統的方法更快、更便宜,大幅改變了基因與遺傳學相關領域的研究方法。 繼續閱讀..

肝臟搶劫大腦 瘦了肚子損了記憶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21 日 16:40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先前的研究顯示出腹部肥胖的人比一般人多出三倍發生記憶喪失與失智的機率,現在科學家可能知道為什麼了:你的肝搶劫你的腦。為什麼?因為大腦處理記憶與空間定位的海馬迴,與肝臟燃燒腹部脂肪時,都會需要用到一種叫做 PPARalpha 的蛋白質,兩邊在搶貨時一定會影響原有的功能。 繼續閱讀..

帕金森氏症治療展望: 巨噬細胞木馬屠城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18 日 18:0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中老年的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除了阿茲海默症外應該以帕金森氏症最為人知曉。帕金森氏症目前同樣屬於只會慢慢惡化而不會治癒的疾病,各種治療往往只是減緩病情發展。不過一個由美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透過病患自身免疫細胞攜帶防止腦細胞死亡的分子,穿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拯救腦細胞的技術,未來有機會成為有效減緩同類型疾病病況的有利工具。 繼續閱讀..

胖子有兩種 健康的胖子少有代謝病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15 日 9: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胖子一定不健康嗎?一般人的印象會把肥胖者跟代謝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連在一起,但其實胖子也可以比較健康,關鍵就在於你的脂肪是否多累積在肝臟。而不論是不是健康的過重朋友,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攝食有助血清素生成的食物,可以安全地讓你慢慢瘦下來。 繼續閱讀..

腸道細菌讓你憂鬱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10 日 13: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熱門網摘 , 醫療科技

人體內有一百兆細菌,比人本身的細胞總數還多十倍,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這些細菌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包括心理層面。加拿大一所大學的研究便指出,消化道裡的細菌與抑鬱和焦慮的情緒反應有關。他們表示,很多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IBS)的人都有抑鬱和焦慮問題,因為腸道裡的微生物能夠影響到腦部。

他們比較無菌環境長大的老鼠與正常環境長大老鼠的「冒險行為」與腦部活動,發現無菌老鼠待在比較危險的開放空間比較久,躲在暗室的時間較少;吃了抗體的正常老鼠,也會開始花更多時間在外面冒險,同時,牠們腦部降低抑鬱與焦慮的分子物質 BDNF 也提升。但是當他們停藥後,一切回復原狀,牠們既不再愛冒險,BDNF 值也升高。

另一項類似的實驗是給女性受試者喝有或沒有添加益生菌的牛奶,並請她們看一些有情緒表現的的面部表情圖片,他們發現有喝益生菌牛奶的女生,腦部對這些圖片的情緒反應較少。目前他們還沒有發現機轉過程,這將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Opening Photo Credit: CDC)

原始文章
Go with Your Gut: How Bacteria May Affect Mental Health

延伸閱讀
腸道菌種分佈與自閉症相關

歐盟: 電子菸不是醫療器材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10 日 13: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熱門網摘 , 醫療科技

歐洲議會已經投票否決將「電子菸」視為醫療器材的提案,也就是說它可以在任何地方販賣,雖然這跟歐盟部份國家的做法有所抵觸。

電子菸在這些年來被用來做為戒菸的準醫療工具,同時,它也被視為一種很輕量級的香菸。它的長相很像香菸,透過加熱含有尼古丁及其他成份的液體,以蒸氣的方式吸入,比起傳統燃燒菸草產生煙,一方面肺部容易吸收,二來可以在禁菸區暢行無阻。

電子菸相對來說仍是新產品,因此各地政府多少都在努力要把它納入管制。美國目前禁止向未成年者販售電子菸,但法院已多次拒絕FDA試圖把電子菸跟戒菸貼片列在同一類(含尼古丁)產品中。歐洲國家看法不一,希臘全面禁止,英國希望把它視為醫療產品,代表它只能在藥房販賣。

(Opening Photo Credit: Michael Dorausch)

原始出處
European Union Declares Electronic Cigarettes Are Not Medicinal

8個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重大成就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10 月 08 日 19:4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2013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正式公佈,詹姆斯羅斯曼(James E. Rothman)、蘭迪謝克曼(Randy C. Schekman)與湯馬斯居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以研究細胞內的運輸系統「囊泡」(Vesicle)的運作得獎。將囊泡想像成你每天上班上學會用到的交通工具,就可明瞭其重要性。那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從1901年第一屆以來,還有什麼重要的研究成果?我們以得獎年代排列逐一介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