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晶圓

台積電宣布推出全新 3Dblox 2.0 標準,展示 3DFabric 聯盟成果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8 日 8:30 | 分類 GPU , IC 設計 , 公司治理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於美國當地時間 27 日,在 2023 年開放創新平台生態系統論壇上宣布推出嶄新的 3Dblox 2.0 開放標準,並展示台積電開放創新平台 (OIP) 3DFabric 聯盟的重要成果。3Dblox 2.0 具備三維積體電路 (3D IC) 早期設計的能力,旨在顯著提高設計效率,而 3DFabric 聯盟則持續促進記憶體、基板、測試、製造及封裝的整合。台積電持續推動 3D IC 技術的創新,讓每個客戶都能夠更容易取得其完備的 3D 矽堆疊與先進封裝技術。

繼續閱讀..

蘋果將採台積電 N3E 打造 A17 處理器,用在 iPhone 16 低階版本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7 日 19:00 | 分類 Apple , IC 設計 , iPhone

還記憶猶新的是,2022 年蘋果推出 iPhone 14 系列手機之際,其高階的 pro 版本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 A16 Bionic 處理器,而一般版本 iPhone 14 機種,則是採用上一代的 A15 Bionic 處理器。如今,在 2023 年蘋果推出的 iPhone 15 系列手機也延續了這樣的傳統。高階的 iPhone 15 pro 系列機種採用了最新的 A17 pro 處理器,一般版本的 iPhone 15 系列則是採用了上一代的 A16 Bionic 處理器。外媒表示,蘋果的這樣操作方式,已經給了 2024 年預計發售的一般版本 iPhone 16 系列發展 A17 處理器的伏筆。

繼續閱讀..

電競玩家失望!英特爾認 Meteor Lake 系列不推一般桌上型電腦系列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7 日 17:50 | 分類 IC 設計 , 半導體 , 國際觀察

根據外電報導,近期才推出新一代 Meteor Lake 系列處理器的英特爾,針對市場上誤以為 Meteor Lake 系列處理器將要推出針對桌上型電腦的傳聞做了一個澄清。那就是 Meteor Lake 系列處理器仍舊會以筆記型電腦的是用為主,在桌上型電腦方面將只會以 AIO 及迷你電腦兩種系列形式出現。至於,電競玩家常使用的一般桌上型電腦,則要到 Arrow Lake 系列處理器才會看到了。

繼續閱讀..

南科上半年受惠半導體擴產,營業額年成長 3.81% 創同期新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7 日 14:40 | 分類 IC 設計 , 半導體 , 國際貿易

南科管理局表示,延續 2022 年南科穩健的營運佳績,2023 年上半年在積體電路產業支持下,南科營業額達 6,769.89 億元,較 2022 年同期成長 3.81%,持續締造歷年同期佳績。貿易總額 5,706.07 億元,成長 10.05%,係因旗艦大廠持續擴產,並進口設備帶動相關需求,爰進口額 3,108.34 億元,亦成長 28.40%;就業人數達 91,996 人,較 2022 年同期增加 313 人。

繼續閱讀..

美晶片法對中國廠限制未鬆綁,首爾多數要求遭無視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5 日 15:20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貿易 , 晶圓

美國商務部確認,獲得《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CHIPS Act)補助的南韓半導體業者,只能將中國先進晶片生產線的產能擴充最多5%。這讓在中國還留有一部分生產線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K 海力士(SK Hynix)憂心忡忡。 繼續閱讀..

新案動能強,台積電 3 奈米 2024 年月產能增至十萬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5 日 10:20 | 分類 半導體 , 晶圓 , 晶片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3 奈米傳好消息,供應鏈透露,3奈米(nm)新晶片設計定案(New Tape-Outs,NTOs)的數量激增,確定聯發科、AMD、NVIDIA、高通等客戶將接棒蘋果在明年(2024 年)、後年放量,明年下半年 3 奈米家族(含 N3E)月產能將從目前約六萬片提升到十萬片,等於為明、後年先進製程需求背書。 繼續閱讀..

美晶片法案限令,專家:國際半導體廠恐被迫撤出中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3 日 12:05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貿易 , 晶圓

美國發布晶片法案補助最後一項限制規定。專家表示,台積電未來在中國應難以建置新廠或升級製程,南韓三星和 SK 海力士同樣將面臨選邊站壓力,這項限令促使國際半導體廠在中國投資縮手,甚至撤出中國,未來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只能仰賴本土業者和政府補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