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大爆炸

韋伯望遠鏡最怕熱的科學儀器,已降溫至超冷工作溫度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14 日 12:4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強大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看到宇宙大爆炸後第一個形成的星系,但要辦到這點,望遠鏡需維持在極低溫度環境。4 月 13 日 NASA 與 ESA 相繼宣布,在所有儀器中最怕熱的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RI)已於 4 月 7 日冷卻至零下 266℃ 工作溫度,表現比預期還好,團隊即將拍攝用於校準的恆星以測試最終對焦圖像。 繼續閱讀..

多維空間存在證據?研究:暗物質可能來自宇宙另一維度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11 日 17:4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科學家一直試圖尋找神秘暗物質,目前最有希望的候選者有軸子、微中子、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等。不過最近,物理學家開始研究另一種假設粒子:重力子(graviton),且新研究認為暗物質若是重力子,則它們很可能來自宇宙另一個未知維度。 繼續閱讀..

哈伯望遠鏡發現迄今最遠恆星,距離地球 280 億光年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31 日 12:1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我們不完全了解宇宙第一顆恆星長什麼樣子,只知道它們一定由氫和氦形成且必定非常巨大。但具體大到什麼程度?現在,研究人員宣布哈伯望遠鏡觀測到有史以來距離地球最遠的單顆恆星: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 9 億年,質量為太陽 50 倍,由於宇宙膨脹,目前這顆恆星距離地球遠達 280 億光年。 繼續閱讀..

存於大爆炸夸克湯的神祕短命 X 粒子,首從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證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27 日 15:2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在大爆炸後最初百萬分之一秒內,宇宙是一個溫度高到難以想像的夸克-膠子電漿,基本粒子以無數組合在這鍋「熱湯」裡短暫凝聚在一起。根據模型,當中有一小部分粒子隨機碰撞形成短命的「X」粒子,因神祕而未知的結構而得名,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於大型強子對撞機中首度發現夸克-膠子電漿產生 X 粒子的證據。 繼續閱讀..

宇宙中消失的反物質去哪?可利用對核反應敏感的核放射分子追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08 日 18:56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按照當今宇宙學模型,大爆炸後宇宙應該產生相等數量的粒子與反粒子,然而觀測表明如今宇宙幾乎找不到反物質,它們去哪了?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最近一篇新研究表示,或許可以嘗試透過測量放射性分子對核反應的微小差異,進一步檢測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的 CP 破壞現象。 繼續閱讀..

轉瞬即逝的夸克湯,在大爆炸後第 1 毫秒內發生了什麼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8 日 9:4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宇宙最初處於極度炙熱稠密狀態,這是一個相當準確但也模糊的描述,究竟是什麼東西又熱又緻密?要回答這問題,就必須進行複雜的理論建模和高能粒子物理實驗。最近科學家利用對撞機實驗研究了夸克-膠子電漿如何在大爆炸後 0.000001 秒內轉變成強子,雖然只是小細節,卻能幫助掌握宇宙的關鍵轉變。 繼續閱讀..

大爆炸後僅 14 億年,發現至今最古老、最巨大螺旋星系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1 日 12:5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早期宇宙並不像當今宇宙這麼優雅,恆星與星系井然有序的分布著,而是充滿氣體與暗物質,隨著暗物質聚結成團吸收氣體並觸發恆星誕生進而形成星系,這過程約在大爆炸後 40 億年來到巔峰。然而天文學家開始找到越來越多星系出現在不該存在的時間軸裡,比如最近發現至今最古老、最巨大的螺旋星系,出現在大爆炸後僅 14 億年。 繼續閱讀..

發現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 6.7 億年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5 日 19:3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宇宙從誕生到發出第一束光歷經了數百萬年時間,接著恆星開始形成、聚集成星系,然後星系氣體與塵埃圍繞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形成整個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類星體。最近,天文學家再觀測到當今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的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僅 6.7 億年,打破了 3 年前的最遠類星體紀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