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諾貝爾生醫獎

2019 諾貝爾生醫獎 3 名得主出爐,發現細胞適應含氧量變化的關鍵機制

作者 |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07 日 19:42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2019 年諾貝爾生醫獎於台灣時間 10 月 7 日下午 5 點 30 分揭曉名單,3 名得主為: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 Gregg L. Semenza,獲獎原因為研究「細胞如何適應氧氣供應量的變化」,為貧血、癌症、其他疾病的新治療策略打開新大門。 繼續閱讀..

【諾貝爾獎 2018】醫學獎出爐,癌症免疫療法 2 學者獲得殊榮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02 日 14:21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每年的諾貝爾獎得主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話題,而 10 月 1 日揭曉的 2018 諾貝爾醫學獎,由對抗癌免疫療法有著顯著貢獻的美國免疫學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2 位獲得這項殊榮,兩人將共享 900 萬瑞典克朗(約台幣 3,071 萬元)獎金。 繼續閱讀..

2016 諾貝爾生醫獎: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以細胞自噬研究獨得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04 日 11:41 | 分類 名人談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2016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簡稱生醫獎)由來自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大隅良典教授單獨獲得,他所發表的細胞自噬作用研究在生物學各領域都有著重要影響及貢獻。自噬作用的失常和巴金森氏症、第二型糖尿病以及許多因老化所產生的生理功能失調有關,自噬作用的基因突變可能造成基因疾病,若自噬作用受到擾亂也可能和癌症相關。雖然自噬作用已經在 50 年前便為人所知,但它的重要性以及對於生理學以及醫藥衛生領域的影響卻一直到大隅良典 1990 年代的研究才真正開始受到重視,也讓他在今年得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繼續閱讀..

iPS 細胞?此 iPS 非彼 IPS,細胞回春術方興未艾

作者 |發布日期 2013 年 04 月 03 日 14:1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財經

當你看到「iPS」三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單詞時,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念頭是甚麼?是電腦的某種螢幕顯示技術(In-Plane Switching液晶)?還是入侵預防系統(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的縮寫?若是你有這樣的想法,嘿!資訊迷們,要將眼睛睜亮,耳朵打開囉!這是從 2012 年 10 月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公佈以來,目前在各大路口網站最熱門的生物科技關鍵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