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在今天落下帷幕,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笑到了最後。但之前有關總統最終會花落誰家的討論一直在媒體、社群網路甚至街邊的小茶館激烈地進行著,就連曾經被認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會敲程式碼」的矽谷精英們也被捲進了這場堪比美國影集的大戰。
更引人注意的是,新總統似乎在矽谷這裡格外不受重視。
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的數據顯示,2016 年矽谷各大公司僱員向希拉蕊‧柯林頓(Hilary Clinton)陣營的捐款達到 300 萬美元,是川普的整整 50 倍。從數據中可以得知,矽谷有多達 97% 的人選擇支持希拉蕊,而川普也並不能獨佔僅剩的 3%,需要與自由黨候選人蓋瑞·強生(Gary Johnson)及綠黨候選人吉爾‧史坦(Jill Stein)平分剩餘份額。
從全國範圍來看,尤其是希拉蕊郵件門等一系列事件爆發後,川普與希拉蕊的支持率一直呈現膠著狀態,為什麼到了矽谷這裡反而有如此大的反差?
川普與矽谷的愛恨情仇

▲ 圖為矽谷科技公司領袖聯名公開信截圖。
7 月 14 日,一封由矽谷科技公司領袖聯名簽署的公開信發布到網路上,包括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Slack 聯合創始人史都華‧巴特菲爾德(Stewart Butterfield)、Yelp 首席執行長傑瑞米‧斯托普爾曼(Jeremy Stoppelman)等在內的 145 名科技公司領袖,以個人名義公開表示自己對於川普以及創新的態度:
身為在技術領域工作的發明家、企業家、工程師、投資人和商業領袖,我們為美國創新感到自豪,它是美國的驕傲,也是受到廣泛認同的繁榮的動力泉源,也是造就我們全球領導力的標誌。
而對於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反創新」的川普,他們也毫不猶豫地進行了回擊:
川普對於創新來說是一場災難。他的觀點與開放的思想交流、自由的人口流動以及全世界範圍的通力合作等普世價值相悖。而這一切恰恰是我們國家能夠持續創新和成長的基石。
儘管這封聯名信中不包含蘋果、Facebook、Google 等頂級科技巨頭,但前文提到的大選籌資就主要是由包括蘋果、Alphabet、微軟、Facebook、亞馬遜在內的五大科技巨頭的員工進行的。而小道消息也稱蘋果 CEO 提姆‧庫克(Tim Cook)、特斯拉 CEO 艾隆‧馬斯克(Elon Musk)以及 Alphabet CEO 賴利·佩吉(Larry Page)等一眾老闆,曾在 3 月齊聚喬治亞州海岸的一座私人島嶼召開秘密會議要「幹掉川普」。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川普如今遭遇如此全面抵制還得歸罪於他那張口無遮攔的嘴。
他曾經指控亞馬遜 CEO 傑佛瑞‧貝佐斯(Jeff Bezos)利用旗下的華盛頓郵報偷漏稅並涉嫌壟斷政治資源;他譴責蘋果拒絕協助聯邦調查局破解槍擊案恐怖分子破解 iPhone 是不愛國的行為,還在 twitter 上「威脅」說以後要把蘋果手機換成三星;他還指責 Facebook 因僱傭太多外國員工而影響了美國人的就業。
事實上,很多人都認為川普除了會用社群軟體進行總統大選宣傳之外,對於科技幾乎一無所知。他曾經在一場關於如何阻止 ISIS 利用社群網路進行恐怖活動滲透的討論中,提出了匪夷所思的建議:讓比爾‧蓋茲幫忙關掉網路。
這樣一個腹中無物卻又喜歡在專家面前「秀智商」的人物,竟然有很大可能成為下一屆總統,這當然是矽谷精英們無法接受的,但這其中還有一個特例。
被稱為矽谷精神領袖的 PayPal 創始人以及風險投資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是唯一公開表示支持川普的矽谷公司領袖。這位「教父級」的人物繼在發表演講公開表示為川普站台之後,又被爆料稱向川普團隊捐款 125 萬美元。

(Source:Flickr/Heisenberg Media CC BY 2.0)
在所有人的反對聲浪中「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提爾,此時顯然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考慮,他認為從國家的整體考量,相比希拉蕊,川普才是那個能夠使美國出現真正改變的人。
美國正在走向錯誤的道路,雖然矽谷靠創業做軟體賺了很多錢,但矽谷只是個小地方,我們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國家的債務越來越多,而華爾街正在製造更多泡沫──從政府債券到希拉蕊的演講。
他也表示,儘管共和黨的政策並不一定都是完美的,但是川普不會只進行虛假的文化戰爭,會更專注於如何解決經濟衰落的問題,他是政客中難得誠實的人。
做為科技投資界的泰斗,提爾此次公開支持川普也被認為是其在政治界的一次「高風險投資」。而做為 Facebook 的首位外部投資人,提爾還曾投資 SpaceX、LinkedIn 等公司,傳說投資回報率達到 10,000 倍。此次押寶川普,也印證了提爾長遠又毒辣的投資眼光。
矽谷拒絕川普的真正原因
矽谷與共和黨的關係似乎一直都若即若離。
的確,偏保守主義的共和黨與自由主義盛行的矽谷,從基因裡看就是兩輛背道而馳的車。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Gregory Ferenstein 在其文章中稱,在過去的 30 年間,矽谷這個新興的超級富豪聚集地逐漸將自己的喜好轉向了民主黨。
在前兩屆美國總統大選中,無論是從投票數量還是籌款數額來看,民主黨在矽谷的表現都大幅碾壓共和黨。但近幾屆總統大選卻從沒有出現如此一邊倒的局面,2012 年歐巴馬在矽谷的籌款是羅姆尼的 3 倍,2008 年是馬侃的6 倍。而今年,是驚人的 50 倍。
矽谷對川普如此拒之門外的更深層原因,可能在於他對矽谷價值的挑戰。
眾所周知,做為美國新興科技的孵化地,矽谷一直倡導平等、創新、自由和開放,但川普的種種表現,卻在矽谷眾精英這裡「拿了負分」。
矽谷以文化和種族的多樣性聞名。Yahoo 的創始人楊致遠來自台灣、Google 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來自蘇聯、Whatsapp 創始人簡‧庫姆(Jan Koum)也是移民後裔。他們喜歡開放而自由的環境,這造就了今天的數個科技巨頭;他們敬仰真正的開拓者,就像當年追尋美國夢的第一代美國人;他們不畏開放競爭,無論對手來自歐洲、中國還是墨西哥。
而川普卻非要跟矽谷對著幹,他在一場辯論中提出自己準備驅逐非法移民的計畫,並強調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建牆。充滿爭議地對移民者使用西班牙語詞彙「壞傢伙(Bad Hombres)」更是將他推到了輿論的風頭,民眾認為他有種族主義的傾向;而對女性和其他團體的傲慢無禮也加劇了矽谷對川普的厭惡。
真正將矽谷精英徹底推開的是川普的「反創新」。儘管矽谷精英們肯定政府在新興科技產業發展中扮演的引導作用,但川普顯然把這個作用曲解並極端化了。他用關閉網路來做為解決恐怖主義的途徑,他傾向於對媒體擴大審查,他甚至還反對全球化,要求蘋果將生產線搬回國內;但在政府應該做到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和科研方面,他卻沒有給出任何具體的解決方案。
矽谷領袖們在聯名信中這樣說:
我們需要的是這樣一個候選人,他 / 她能擁抱這些真正造就美國科技產業的理想:言論自由、包容開放外來者、機會均等、對研究和基礎設施進行公共投資以及尊重法治。
顯然,川普的種種舉動是讓他們失望的。
從選舉的投票結果來看,矽谷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決定。做為美國 GDP 重鎮,矽谷所在的加州最終選擇擁抱了川普的對手希拉蕊,在這個象徵包容、開放、多元、冒險的地方,川普以 35.5% 對 59.6% 落敗。
但矽谷的拒絕並沒有阻止川普入主白宮,川普拿下了絕大多數中部「農村州」,奠定了勝利。
也許對於大部分美國人來說,今晚將是一個難眠之夜。一個對創新價值認同如此有分歧的總統將為美國科技界帶來什麼新變化,現在無人可知,但遠在加州的矽谷顯然要擔心得更多。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