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愛范兒曾介紹過兩個「人造肉」品牌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這兩家初創公司雖然宣傳策略截然不同,但它們的肉類產品卻都是由植物類原料製作而成,並儘可能地重現真正肉類應有的營養成分和口感。

▲ Impossible Foods 漢堡肉。(Source:QZ)
今天,我們要介紹另一種「人造肉」。這種「人造肉」是在實驗室裡「種出來」的──用真正的動物細胞來進行培養,再研發可以進行批量生產的大型生物反應器。研究人員會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提取自動物身上的幹細胞,讓它不斷「長大」。
這種人造肉備受動物關愛人士的支持,因為這意味著人類無需再為肉類屠宰大量動物,或進行精耕細作。而在這個範疇中,雞肉「種植」的研究有較大市場。據聯合國數據顯示,在 2014 年,全球被屠宰的雞總數為 620 億隻,而排行第二的是鴨,全球屠宰了 28.5 億隻。

(Source:Plaid Zebra)
不過,最開始受到廣泛報導的「種植肉」類別是豬肉。 2013 年,荷蘭研究人員 Mark Post 教授花費了兩年時間成功「種」出了漢堡肉,當時這種極具實驗性的人造肉價格高達 120 萬美元/磅。

▲ Mark Post 教授和他的漢堡。(Source:annesaenen)
隨後,市場上迎來了 Memphis Meats,這家初創公司在 2017 年 3 月邀請了不少消費者來嘗試自己「種」出來的雞肉和鴨肉,並獲得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認同,都說「很好吃,和真的雞肉沒什麼太大的不一樣。」
正如其他「種植肉類」公司,Memphis Meats 也在不斷嘗試將產品價格往下壓,畢竟只有把價格壓下去了,才有進行廣泛商業銷售的可能。 2017 年 3 月,據《華爾街日報》報導,Memphis Meats 雞肉的價格約為 9,000 美元/磅。而到了現在,這個價格預估為 6,000 美元/磅。
雖然和一般肉類相比,Memphis Meats 的人造肉依舊屬於「天價」。但如果拿 2013 年時 120 萬美元/磅和現在的 6,000 美元/磅相比,價格已經下降了 99.5%了,並也在往商業化的方向走。
但和一般肉類平均 3.54 美元/磅的價格相比,Memphis Meats 路還真是遠得很,更不說還得面對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 這類植物製肉類的競爭。目前為止,Beyond Meat 的漢堡肉的價格已經壓到 12 美元/磅 了。
Memphis Meats 預計,公司將在 2021 年將產品優化至可供商業銷售。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Memphis Me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