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不住的中國「摩天大樓熱」和傳說中的「高樓詛咒」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15 日 0: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網路趣聞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止不住的中國「摩天大樓熱」和傳說中的「高樓詛咒」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滿心感慨寫下這首詩的李白,肯定沒想到,百尺高(約 33.3 公尺)的建築如今在城市中已為日常,且還矮得算不上「摩天大樓」。

近日,日經中文網援引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資料指出2018 年,全球將有 230 棟高度超過 200 公尺(約 40 層)的摩天大樓竣工。其中,中國占了 60%

▲ 深圳的大樓。(Source:Flickr/Navjot Singh CC BY 2.0)

報告指出,2018 年將成為 200 公尺高以上建築竣工數持續增長的第 6 年,而今年增長的數量更是歷年新高,比去年 144 座高了 60%

單看中國,今年就預計約有 130 座摩天大樓竣工,比去年增加了 70%,這個數量很接近去年的全球總數了。

▲ 2017 年完成的 10 座最高摩天大樓。(Source:CTBUH

除了數量激增,建築分布也從原本北京、上海和香港等中心城市向周邊和內陸擴張,以集中高新科技公司為主的深圳最突出。

深圳,全球摩天大樓增長最快的城市

▲ 最高的建築為平安國際金融大廈。(Source:筑讯中国

雖然日經中文網沒有發表具體資料,但我們可從 2017 年的數據看深圳摩天大樓的強勢增長。

去年,深圳落成的摩天大樓有 12 座,不僅已是 CTBUH 榜單連續兩年新摩天大樓數最多的城市,甚至比全美國當年竣工的總數(10 座)都要多。

▲ 2017 年摩天大樓竣工案分布。

此外,深圳的平安國際金融大廈也是 2017 年竣工的最高建築,有 599 公尺,目前名列全球最高建築第七名。

當你走過香港周邊的荒地和魚塘時,眼前彷彿出現海市蜃樓:遠處矗立著閃閃發光的摩天大樓組成的大牆。

這就是不到 40 年內由小漁村變成主要金融和科技中心的深圳。

《環球時報》曾引用 CNN 報導的描述

深圳摩天大樓的建造大多出於經濟發展下,城市對空間需求的壓力,以及為商圈發展打基礎,一般都會提前數年、甚至 10 年規劃。

由於深圳龍崗區喀斯特地貌不適宜搭建高樓,而前海為填海區,需等待 10~15 年才可建高樓,所以目前只有福田和羅湖能承載摩天大樓。

值得留意的是,CNN 認為,深圳建設的摩天大樓普遍不比其他城市高。建築師史提夫‧克魯梅克認為:「就超高建築而言,總是有些許自我表現的意味,但深圳更可持續發展──這些摩天大樓大都適可而止。」

摩天大樓,並不一定是為了「實用」

▲ 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Source:Joe Mabel [CC BY-SA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從某種意義來說,美國簡直是「發明」了摩天大樓這東西。建築頂點貪婪地向上延伸,似乎和美國夢中不斷滋長的野心相呼應(提倡保護古建築的歐洲國家大多看不起摩天大樓,所以幾乎不參與「高樓競賽」)。

30 年前,世界 30% 的最高建築都在北美。但如今,美國唯一仍留在全球 10 大最高建築的代表,只有原世界貿易中心舊址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而它的存在意義,更像一座紀念碑。

911 事件」改變了美國。

一夜間,美國人都得了「高樓恐懼症」,摩天大樓的安全問題成了人們心中的痛。

上海金茂大廈(420.5 公尺)曾做實驗。他們邀請一群專業的消防員,讓他們從 85 樓開始逃生。在有完善疏通通道、避難室等設施的前提下,最快逃出大廈的消防員也要花 35 分鐘。由此,可以想像一般人面對災難時情況有多糟糕。

還有一個說法,超過 300 公尺的建築所需的維護成本已超過節約土地帶來的經濟價值。金茂大廈的日常管理維護費每天高達 100 萬元人民幣,如果按 65 年使用期來算,管理費用約為建設費用的 3 倍。

在美國市政更保守的規畫下,美國仍在繼續建摩天大樓,但他們早已放下對「最高大樓」的執念,正如 CTBUH 執行理事 Antony Wood 所言

並非美國不再建設高樓,只是尋求建設世界最高建築的目標,已經轉向那些需要透過這個為自己在國際揚名的國家和城市。

這也是為什麼,世界最高建築的競賽主要參與者都是崛起中的亞洲和中東「土豪國」。

摩天大樓的詛咒:大樓建成之時,經濟危機降臨

除此以外,關於摩天大樓,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經濟概念──摩天大樓指數Skyscraper Index),也稱「勞倫斯魔咒」。

1999 年,德意志銀行證券分析師 Andrew Lawrence 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他認為,經濟衰退或股市蕭條通常都會發生在全球最高摩天大樓建造前後。

背後的原因,在於這些超大型工程計畫啟動,大多預示了寬鬆的政府政策和對經濟過度樂觀的整體勢態。當這些大樓接近竣工時,過度投資和投機心態引起的泡沫即將危及經濟,政府也會轉為緊縮政策。

也就是說,摩天大樓建成,經濟衰退。

這個概念,從 19 世紀看來,已經有 10 個例子。近 20 年來,就發生了 3 次。

1997 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吉隆坡雙子星塔完工,以 452 公尺高度取代威利斯大廈成為最高建築。

▲ 吉隆坡雙子星塔。(Source:Flickr/Simon Clancy CC BY 2.0)

2000 年到 2003 年網路泡沫破滅,台北 101 則從 1999 年開始動工,於 2004 年完工,期間見證泡沫破滅和經濟衰退。

▲ 台北 101。(Source:By AngMoKio [CC BY-SA 3.0 or GFDL], from Wikimedia Commons

2007 年至 2010 年,世界迎來大蕭條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2007 年,建設中的杜拜塔高度超過台北 1012010 年,828 公尺高的杜拜塔竣工,成為世界第一高樓。

(Source:Flickr/Travelbusy.com CC BY 2.0)

因此,不少人擔心占據世界大部分摩天大樓的中國也將面臨「勞倫斯魔咒」。

不過,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經濟學副教授 Jason Barr 曾指出,摩天大樓指數是事後推理。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一棟新高大樓出現,我們就會去找與之相配的經濟危機。」

美國國民經濟調查局報告指出,自 1890 年起,美國曾出現 26 次經濟危機,但世界最高建築的紀錄只清除了 14 次。

所以說,我們對這個概念仍需保持客觀理性態度。

最後,目前正在建造的世界最高建築是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國大廈,目標高度為 1,007 公尺,預計於 2019 年竣工。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