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首場總統辯論 6 月 28 日舉行,這是美國史上「最早」又「最老」的總統辯論會!
打破以往9~10月舉辦首場辯論的慣例,且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高齡81歲,挑戰者前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78歲。
但這場辯論的關注度沒有因此而減少,光主持辯論的CNN網路直播就有超過150萬人觀看。尤其辯論前,多家機構都顯示川普和拜登的支持度非常接近,中間選民的態度將更為關鍵,所以兩位候選人的辯論表現備受矚目。
一如預期,川普的表現普遍認為優於拜登。拜登雖然不斷指控川普「滿嘴胡說八道」,並且以數據回擊川普,但拜登口誤講錯數字,或是有氣無力、不斷重複一樣論述的表現,連自家人民主黨籍議員都說拜登表現「是場災難」。
不過真正讓人擔憂的災難,不論是對美國選民,或是台灣和全球而言,恐怕都是如果川普真勝選回歸總統大位,會給經濟帶來什麼衝擊。
川普式通膨,一眾諾貝爾級經濟學家都擔心
辯論會第一題,主持人就問起美國選民最關心的通膨問題,但拜登和川普雙方卻只上演了一場「怪罪大賽」。
拜登不斷重複「看川普留給我的爛攤子」,川普反擊是拜登造成通膨,因為他卸任時通膨只有1.4%(註:真正主因是疫情初期經濟停擺),「你幾乎沒繼承任何通膨」。
不論誰對誰錯,對美國選民而言,拜登還是要負起通膨的最大責任。民調機構Marist Poll顯示,54%選民認為川普更能處理經濟問題。
川普近期造勢場合說:「我一上任就要用『讓美國再度偉大經濟學』(MAGAnomics)取代拜登經濟學,通膨讓一般家庭多支出2.8萬美元,這是很多錢,通膨殺死人,摧毀人們。」川普指控直接有力,美國選民也非常有感。拜登任內物價累計上漲19.3%,川普任內則是7.8%。
當川普率領熱情「紅潮」(red wave,指共和黨支持者),於多個搖擺州取得領先,16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卻在辯論會前幾天發表聯合公開信。他們擔憂川普勝選會重燃通膨、破壞美國經濟穩定,「雖然我們經濟觀點各有不同,但我們一致同意拜登經濟政策遠比川普好」。
提高關稅前例,川普可能讓FED打通膨功虧一簣
學者的擔憂,就是所謂的「川普式通膨」(Trumpflation)。原因是川普打算大幅提高進口關稅,對所有中國商品課徵60%關稅、整體進口商品課徵10%。他也多次表達對現任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不滿,且想盡快推動降息。這些政策都可能推高物價,讓之前聯準會強勢升息打通膨的計劃功虧一簣。
研究機構憂,提高關稅帶來經濟高殺傷力
信評機構穆迪(Moody′s)分析指出,明年如果川普上任,通膨可能會從現在3.3%上升到3.6%,拜登連任的話會降到2.4%。保險巨頭安聯(Allianz)分析更悲觀,如果川普真把進口關稅提高到他所說,那明年美國通膨年增率反而會上升1.2個百分點,美國和全球GDP分別萎縮1.4%和0.6%。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直接點名,川普提出想以提高進口關稅取代聯邦所得稅「最具殺傷力」,會造成失業、通膨、增加政府赤字、經濟衰退,還會惹毛美國貿易夥伴,刺激全球貿易戰,危及全球金融系統。
川普真正盤算:關稅當談判工具為支持者要好處
對提高關稅政策,川普辯論會回應「只有那些多年剝削我們的國家會付出代價,像中國還有其他國家」。川普的話聽起來毫無道理,畢竟出口商只會把提高進口關稅轉嫁到商品價格,最終還是由消費者承擔代價。
不過專家也許過度以經濟學角度看待川普:關稅對他而言只是談判手段,他根本不在乎經濟後果。
川普任內對中國多項產品增加關稅,也對歐盟鋼鐵、鋁製產品分別課徵25%、10%進口稅。台灣也是當時鋼鐵大戰受害者,對台灣鋼鐵和鋁製品的關稅至今沒有撤除。
成果是,川普換得中、歐大幅提高進口美國農產品和天然氣(註: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從美國進口天然氣才下降)。農業和傳統能源業工作者,正是川普的主要支持者來源。
農業自然不必多說,農業州長期是共和黨票倉。能源方面,川普近期熱門造勢口號是「鑽吧,寶貝,鑽吧」(Drill, baby, drill),鼓勵大幅釋放美國石油、天然氣業的產能。其實美國受益頁岩油技術,油汽出口量近年一直上升,提高傳統能源產量也是川普壓低物價的主要策略。
所以川普這次又放話要提高進口關稅,真正意圖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他究竟想掀起什麼波瀾,還無人能知。
台灣該擔心什麼?貿易壁壘、貨幣競貶
首場辯論並無直接提及台灣,不過川普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度似乎相當堅定。台灣是否在川普所謂要付出代價的「其他國家」內,還不得而知,但他曾採訪時說台灣奪走了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我們應該阻止台灣,向他們收稅,對他們建立貿易壁壘。」
就鋼鐵業案例看來,川普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台灣不會是例外。如果川普把關稅當成談判手段,台美貿易關係可能會有新變局,台灣業者和政府都得準備好對付更多貿易談判。
另外,川普式通膨是否會成真雖然還是未知數,但市場已開始反應。通膨復燃,代表美國得繼續維持高利率(如果川普沒有干預聯準會運作),或為了抵銷高進口關稅,美元也只能升值以降低進口成本,所以川普勝率越大,美元繼續走強機率越高。
辯論開始沒多久,美元指數(USDINDEX)就升破106,兌日圓、墨西哥披索都升值。如果川普氣勢繼續下去,恐怕還沒到投票就會出現新一輪貨幣競貶,台幣也難以倖免。或是如果川普勝選後築起貿易壁壘,以美國為市場的出口國家,為了提高出口競爭力,也會競貶貨幣,屆時「弱台幣、強美元」的局勢恐怕只會延續。
(作者:曹博凱;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Gage Skidmor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