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終極探測器:以釷-229 開發核鐘,檢測比重力弱 10 兆倍的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1 日 17:52 | 分類 尖端科技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暗物質終極探測器:以釷-229 開發核鐘,檢測比重力弱 10 兆倍的力

一項期待已久的科學創舉,有望解開宇宙最神秘暗物質之謎。

暗物質藏在宇宙隱秘角落,對許多已觀察到的宇宙現象佔重要影響力,然而它不發光也不吸收光,幾乎不與普通物質相互作用,其存在僅透過重力作用顯現,迄今所有實驗設備都未直接探測到明確暗物質訊號。

近百年來,全世界研究人員利用各種方法試圖揭發暗物質,從嘗試以粒子加速器產生暗物質,到尋找暗物質可能發出的微弱宇宙輻射,但神秘暗物質核心特徵很大程度上還是未知。

一些專家建議建立基於原子核振盪來測量時間的「核鐘」,這類型時鐘極度精確,暗物質就算在時空引發最小波動也有機會被發現。

釷核鐘計時

去年,一個研究團隊宣布成功用雷射改變放射性同位素釷-229(thorium-229)的原子核狀態,實現建造核鐘一大里程碑;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物理學教授 Gilad Perez 團隊很快看見利用釷-229 尋找暗物質的機會,利用釷-229 特殊性質開發的精確釷核鐘能檢測比重力弱 10 兆倍的力,目標精確測量暗物質粒子與普通物質之間的微弱作用。

就像盪鞦韆的人需在正確時機出力以保持過程平穩,原子核也有一個在不同量子態(基態、激發態)之間如鐘擺來回躍遷的最佳振盪頻率,物理學稱為共振頻率,當以特定頻率光源反覆激發原子核,使其在 2 個量子態之間躍遷,由於原子核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會釋放光子,此過程頻率非常穩定,可用來定義時間單位,利用原子核的能級躍遷來計時就是核鐘原理。

為確定原子核共振頻率,物理學家以不同頻率雷射轟擊原子核,觀察它在不同量子態躍遷需吸收/發射多少能量,根據這些結果建立吸收光譜,引起最大吸收的頻率被認為是原子核共振頻率。

多數材料原子核共振頻率很高,需利用強輻射才能激發核,而釷-229 同位素是罕見例外,它的第一激發態能量極低(共振頻率極低),利用標準雷射技術就能操縱釷-229 原子核,過去半世紀,科學家無法以足夠精度衡量釷-229 共振頻率,直到去年終於成功找到使釷原子核能態躍遷的正確能量,證明雷射光束可改變釷原子核狀態。

釷-229 核鐘檢測暗物質極微小反應

最近魏茲曼科學研究所 Gilad Perez 團隊提出,暗物質波動性質可微妙改變原子核質量,引起吸收光譜短暫變化,如果我們能以極高精度測量釷-229 吸收光譜的微小偏差,理論計算表明釷核鐘可偵測比重力弱 10 兆倍的力,揭示暗物質性質。

新研究還計算不同暗物質模型如何影響釷-229 吸收光譜,團隊希望這有助確定哪些模型更準確,以及暗物質實際上由什麼構成,基於釷-229的核鐘將是探測暗物質終極武器。

(首圖來源:AI 生成)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