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報導,蘋果大幅削減 iPhone Air 的生產訂單,同時提高其他 iPhone 17 機型的生產量。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儘管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低迷、貿易關稅戰升溫,整體 iPhone 17 系列銷售表現仍強勁,促使蘋果維持今年 8,500 萬至 9,000 萬支的總生產預測。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iPhone Air 在中國以外市場反應冷淡,導致其生產訂單幾乎降至「接近停產」水準,儘管該機型上週才在中國開賣。原始規劃中,iPhone Air 約占今年新機總產量的 10% 至 15%,並被視為為 2026 年即將登場的首款摺疊式 iPhone 鋪路的戰略產品。
蘋果已通知多家供應商大幅減少 iPhone Air 的零組件與電子模組訂單;據供應鏈人士透露,從 11 月起,iPhone Air 的生產量將降至 9 月的一成以下。另一位供應商主管也證實收到相同通知,並指出,總體預測幾乎進入停產模式,訂單量較早前預估大幅下滑。
相較之下,iPhone 17 與 iPhone 17 Pro 的需求超出預期,蘋果已追加約 500 萬支 iPhone 17 基本款的生產量,並同步增加高階版 iPhone 17 Pro 的訂單。據蘋果官方網站,美國市場目前購買 iPhone 17(256GB)需等待約 2 至 3 週,iPhone 17 Pro 則為 1 至 2 週,但 iPhone Air 則可立即出貨。
對供應鏈而言,蘋果維持原定的 iPhone 17 系列出貨規模是一大安慰,先前業界擔憂美中緊張與川普政府的新關稅措施將拖累需求,但多位零組件業者指出,蘋果是目前唯一維持出貨預測的大客戶,其他前五大手機品牌(包括三星、小米、vivo、OPPO)皆面臨不同程度的出貨下滑。
一位供應鏈高層表示,iPhone 17 整體生產「穩定且進度正常」,並補充道:「在全球經濟疲軟與關稅不確定性下,這對供應鏈來說是令人放心的消息。蘋果甚至要求我們準備額外零件,以防需求超出預期。」另一名業者則指出,蘋果通常會在產品上市後幾個月內調整訂單,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已可視為「好消息」。
蘋果於 9 月 9 日 發表 iPhone 17 系列,並於 9 月 19 日 開始出貨。唯一例外是 iPhone Air,因中國對 eSIM 技術的嚴格規範導致延遲,直到上週才在中國上市。據悉,該機在中國開賣初期的銷售表現良好。
根據市調機構 Counterpoint 與 IDC 的資料,蘋果 7 至 9 月季度的 iPhone 出貨量年增,表現優於其他主要手機品牌。Counterpoint 指出,蘋果上季銷售領先全球前五大智慧手機廠商,且預期這股動能將延續至 2025 年底。該機構的銷售數據也顯示,iPhone 17 系列在中國與美國上市後的前 10 天銷量比 iPhone 16 成長 14%,主要成長動能來自基本款 iPhone 17。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