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電池礦物的需求日益增加,深海採礦的潛在影響引起科學界關注。根據最新發表於《自然通訊》的研究,深海採礦所產生的廢物可能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對於海洋食物鏈中的關鍵物種,如浮游生物和其他依賴它們的生物。
研究指出,若採礦作業將廢物排放至海洋的中層帶(海面下大約200至1,500公尺的區域),將可能導致微小的浮游生物及其捕食者的食物來源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整個食物鏈。這個發現恰逢美國總統川普曾試圖繞過國際法,推動商業化的深海採礦計畫,這在全球尚未實現。
目前已有超過900名海洋科學家和政策專家呼籲暫停深海開採,指出這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的喪失,這種損失在多代時間尺度上是不可逆的。加拿大新創公司金屬公司(The Metals Company,TMC)曾與瑙魯島合作,推動商業化採礦,並促使國際海底管理局(ISA)開始制定相關的採礦規範。
研究還指出,將廢物排放至中層帶可能會用不具營養價值的沉積物取代浮游生物的食物來源,這將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造成連鎖反應。研究人員在2022年進行的小規模測試採礦中收集了水樣和顆粒樣本,發現廢物雲中的顆粒營養價值比正常顆粒低10到100倍,這被形容為「幾乎沒有有機物的垃圾食品」。
此外,研究者們強調,隨著電池技術和電子廢物回收技術的進步,未來對深海採礦的需求可能會減少。特斯拉、比亞迪和福特等汽車製造商已開始尋找替代傳統可充電電池的方案,以減少對鎳和鈷的需求。
▲ 採礦廢棄物影響中層水域食物鏈。(Source:自然通訊)
(首圖來源:pixab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