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全球暖化不會增加全球颱風和氣旋數量,但他們肯定,氣候變遷導致海洋和大氣溫度升高,會使已形成的風暴強度更大,風速更高、降雨量更大,增加沿海洪災風險。
颱風是在溫暖的熱帶海洋水域中形成的威力強大的風暴,風速極高、降雨量大,並伴隨風暴潮,即短時間內海平面上升,往往會造成大範圍的破壞和洪水。科學家認為,颱風破壞性與海洋溫度升高有關,當溫暖潮濕的空氣從海洋表面上升時,風就開始旋轉,這個過程與地球自轉如何影響赤道附近熱帶地區的風有關。颱風要發展並持續旋轉,海面溫度通常至少需要達到 27°C 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風速不能隨高度變化太大。
風速降雨更強
地球這一百年來升溫中,但全球熱帶氣旋的發生頻率並沒有增加,不過,科學家觀察到,過去四十年達到三級或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比例更高,相當台灣的中度到強烈颱風等級,與熱帶氣旋相關的平均降雨量和峰值降雨量,也都在增加。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由於人類活動導致海洋變暖,2019 年至 2023 年間颱風最大風速平均增加約 30 公里/小時,此外,較溫暖的大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氣,導致更強烈的降雨。
熱帶氣旋在地球表面移動的速度似乎也減慢,通常會為特定地點帶來更多降雨。此外,在某些地區,熱帶氣旋達到峰值強度的平均位置,也已經向極地移動,例如西北太平洋地區,過去沒有什麼颱風經驗的地方也出現颱風。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的說法,全球熱帶氣旋的數量不太可能增加,但隨著全球暖化,颱風侵襲的地區,極有可能出現更高的降雨量和更高的最大風速,極端天氣事件比例將會更高。
IPCC 計算出,如果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 1.5°C 以內,達到四級和五級的熱帶氣旋,相當台灣強颱以上比例可能會增加約 10%;上升幅度為 2°C 時,該比例可能會增加到 13%;上升幅度為 4°C 時,該比例可能會增加到 20%。
菲律先天不良後天失調
全世界颱風侵襲最多次數的國家是菲律賓,平均每年有 20 個颱風進入該國領域,其中約 8~9 個會登陸。颱風已經夠多,防洪設施又是豆腐工程。2016 年,時任總統杜特蒂展開大規模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包括全國各地的防洪工程,2022 年中上任的小馬可仕政府也持續建設。今年 10 月現任政府揭露數百個所謂的基礎設施項目都是假的,或是價格嚴重高估,數十名政客和公共工程官員捲入這場不斷升級的腐敗醜聞。
這段期間因為政府暫停公共支出,基礎設施支出下降 26.2%,是自 2011 年撥款醜聞導致 28.6% 降幅以來的最大降幅,加上夏季颱風侵襲造成的財損,已經拖累經濟發展,今年第三季 GDP 只年增 4%,遠低於前一季與去年同期 5.5% 左右,是自 2021 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慢的季度增速。
菲律賓的改革速度跟不上颱風發展速度,菲律賓人只能一次又一次看天吃飯。由於地理條件與多重自然災害威脅,加上脆弱的社會與經濟條件,使菲律賓成為全球風險指數中最易受災國家排名第一。
- How do hurricanes or typhoons form and are they getting stronger?
- Storm, scandal-plagued Philippine economy grows just 4% in Q3
(首圖來源:中央氣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