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 或許後繼無人,但蘋果會永遠離經叛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4 日 7:50 | 分類 Apple , iPhone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iPhone Air 或許後繼無人,但蘋果會永遠離經叛道

雖然今年 iPhone 17 系列銷量喜人,但殘酷商業現實再次證明:口碑好和賣得好完全是兩件事。

當然,說的就是 iPhone Air。

媒體統計,截至 11 月 2 日,四款新 iPhone 中國總銷量為 825 萬台,近半都是價格最貴的 iPhone 17 Pro Max,達 390 多萬台。發表會前聲量最大、上市後又引發全民關心 eSIM 業務的 iPhone Air,則以 10.7 萬台奪下最後一名,僅占總量約 1.2%。

當然這有加上今年 Pro 版改模具、標準版大升級、Air 延期上市和中國 eSIM 爭議等多種因素,iPhone Air 取得這銷售數字並不奇怪。但哪怕蘋果主場美國,Counterpoint 統計 iPhone Air 也只占總銷量 2%~3%,和中國半斤八兩。

(Source:Counterpoint)

iPhone Air 原就不太明朗的未來,更慘澹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外媒 The Information 報導:蘋果不會明年秋季推第二代 iPhone Air,且「大幅縮減 iPhone Air 產量」。也就是說,明年秋季 iPhone 發表會,將只有 iPhone 18 Pro 與摺疊 iPhone 18 兩款新品。哪怕最樂觀狀況,新 iPhone Air 最早也要和 2027 年春季 iPhone 18 標準版一起發表,直接夭折可能性更高。

如果從產品線角度看,iPhone Air 就像「局外人」游離於 iPhone 數字系列之外。當用戶基礎需要 iPhone 17 就能滿足、進階需要被 iPhone 17 Pro Max 占據,捏一下就能從單鏡頭升級到三鏡頭和大電池,iPhone Air 根本無立足之地。

類似結局可口可樂也有──可口可樂除了經典,還有零卡、纖維+(健怡)、香草等很多口味,但無一例外都沒法和滿足 99% 需求的經典版競爭,最後要麼減產要麼停產。換句話說,iPhone Air 就是長久以來「站不住的第四款 iPhone」:數字版、Pro 和 Pro Max 之外,mini 最後取消、Plus 也取消,iPhone Air 雖然不屬數字系列,依舊岌岌可危。

但 iPhone Air 又不是常規意義的「差勁產品」,恰恰相反,匯集了很多很久沒在蘋果產品看到的特質:探索極致工藝、敢為了外觀捨棄功能,以及最重要的──每人看了都說厲害,但就是沒人買。

別看今天蘋果坐擁 2 兆美元市值,有數不清的試錯機會可分給劍走偏鋒的產品,但蘋果 49 年公司史,「看起來厲害,但賣不出去」才是常態。如賈伯斯寄予厚望、甚至親自帶隊一段時間的 LISA 個人電腦,1983 年推出時以精美外形和完整 GUI(圖形使用者介面)給市場留下深刻印象:

(Source:MacStories)

但 LISA 看著厲害,銷量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原因有定價太高、軟體開發困難、系統速度太慢等,導致硬體完全撐不起使用場景想像,成為典型的商業失敗案例。同樣情況也出現在 2015 年 12 吋 Retina MacBook。從工業設計角度看,這台 A4 大小的全金屬機身小筆電可說是 MacBook 史上最令人驚豔,工藝更是貨真價實的「tech porn」:

(Source:Apple Support)

然而這種「工業藝術品」依然沒有好看的銷售量。一方面要和更便宜的老模具 MacBook Air 競爭,另一方面又接連踩中初代蝶式鍵盤、純被動散熱和英特爾 Core M3 幾個大坑,最後變成「遠看好想要,打字嚇一跳」的花瓶。

蘋果產品史這種例子太多了:iPhone 5c、垃圾桶 Mac Pro、PowerMac G4 Cube,甚至 Vision Pro……但蘋果很少認為是犯錯──大多只是試錯。且每次試錯後,蘋果總能再推出成功的產品。

如 LISA 雖然大失敗,但一年後 Macintosh 麥金塔電腦憑著革命性 GUI 介面和滑鼠,1980 年代中後期的「桌面出版」(Desktop-publishing)革命,證明蘋果個人電腦領域的成功。可以說,蘋果花了很多年才逐漸擺脫賈伯斯時代「設計影響功能」,開始以穩健但無趣的方式按部就班更新產品,變成現在這個「成熟的矽谷巨頭」模樣。

(Source:Remi′s Classic Computers)

但重點還是有了功能讓步設計的「前浪」產品,我們才逐漸將蘋果看成設計引領時代、有叛逆藝術家氣質的公司,而不是循規蹈矩的電腦手機廠。這種追求極致的精神,也恰好是當年蘋果軍團草創期,充斥加州的真正「矽谷海盜」叛逆精神。

消費者近年對 iPhone 很不滿意,很多人都覺得蘋果丟掉叛逆精神、從「設計驅動」變成「會計驅動」,但這也是 iPhone Air 即便沒人買,話題度卻很高的原因:經歷這麼多代穩定平淡更新,iPhone Air 是罕見的「冒險」,不像給市場一個交代,更像蘋果重拾 50 年前的叛逆海盜精神。

蘋果雖然一直在賺錢,但只要仍然願意做出離經叛道的產品,就還是以前那個蘋果。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