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治療早在 100 年前就用於醫治癌症病患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3 日 0:00 | 分類 醫療科技 |
Tag Archives: 免疫系統
保持充足睡眠,才能讓「大腦園丁」微膠細胞好好工作 |
作者 Nana Ho|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24 日 13:34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我們已經知道睡眠時大腦會鞏固知識記憶、清除廢物,現在最新研究指出,睡眠還有更多健康上的好處,隨著一些免疫細胞在睡眠期非常活躍,充足的睡眠將有助大腦抵抗感染和修復損傷。 繼續閱讀..
台研究解藥物過敏之謎,開啟特異 T 細胞治療抗癌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28 日 10:20 | 分類 醫療科技 |
長庚醫院領導跨國研究解開藥物嚴重過敏之謎,發現人體免疫系統中的特異性 T 細胞受體,對引發嚴重藥物過敏扮演關鍵角色,研究團隊並從中找到靈感,發展特異 T 細胞治療抗癌。
研究解謎,新型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由睪丸癌引起 |
作者 Yun-Chu Wang|發布日期 2019 年 07 月 27 日 12:00 | 分類 醫療科技 |
科學家最近發現由睪丸癌引起的新型自體免疫疾病,這項研究利用新診斷工具,揭開癌症如何利用免疫系統攻擊腦部並引起嚴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繼續閱讀..
為什麼同一個牙洞老是反覆蛀牙?可能是免疫系統的錯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4 月 16 日 15: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有些人每天勤奮刷牙、減少攝取糖分,都做到這地步了卻還是三不五時就蛀牙,愛莫能助。現在一項新研究表明,不是你的錯,蛀牙可能是單一免疫系統太強帶來的額外損害,你已經盡力在保護牙齒,可惜內部暗箭最難防。 繼續閱讀..
癌細胞很需要「膽固醇」,可能成抗癌藥物發展關鍵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25 日 7: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血液中膽固醇過高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較容易罹患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症狀,是大家都有的常識。然而許多研究證據指向膽固醇對癌細胞的生長、惡化也有影響力。至於如何運用這方面的知識來治療及預防癌症,則仍未有定論。 繼續閱讀..
腸道菌與免疫系統有關連,與多種癌症發生有所連結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24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舊時代的衛生觀念普遍認為細菌是壞東西,是造成許多疾病的禍首,肺結核、敗血症及腦膜炎等都是病菌所致。但現在我們已知道有許多益生菌對維持身體的健康也十分重要。經過億萬年的演化,腸道菌(Gut microbiota)早已與腸道內的腸道細胞及免疫細胞發展出緊密的互利共生(mutualism)關係:它們可幫助食物消化、影響人體新陳代謝、調節免疫系統,對維持腸道的完整也很重要。 繼續閱讀..
別急著想太空旅行,新研究:會喚醒體內休眠的皰疹病毒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19 日 18:33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醫療科技 |
未來若出現太空旅行先別開心,首先錢是個問題,其次是最近 NASA 新研究發出警告,那些曾經被免疫系統壓制的皰疹病毒,會在太空旅行期間重新活化,且回到地球後 30 天仍相當活躍,大幅增加傳染風險。 繼續閱讀..
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攝護腺癌風險高 |
作者 李 怡萱|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27 日 8:45 | 分類 醫療科技 |
西北醫學院(Northwestern Medicine)一項長達 20 年的研究報告指出,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男性診斷患有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 4 到 5 倍。 繼續閱讀..
研究團隊發現,大腦淋巴管為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新途徑 |
作者 李 怡萱|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10 日 8: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Virginia School of Medicine,UVA)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清除大腦中有害物質的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在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血管將未知的訊息從大腦攜帶到免疫系統,最終引發硬化症的症狀。因此阻止這些訊息的傳遞可能是治療這個影響超過 200 萬人破壞性疾病的新方法。 繼續閱讀..
台灣發現自體免疫病關鍵機轉,有助新藥開發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01 日 16:4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自體免疫疾病是人體免疫系統攻擊自身正常細胞的疾病,患者飽受病痛且終身用藥,效果較好的生物製劑又昂貴。國衛院研究解開自體免疫發炎關鍵機制,將有助較低成本新藥開發。 繼續閱讀..
不只傷口感染,DNA 損傷也會引起免疫反應 |
作者 GeneOnline|發布日期 2018 年 09 月 25 日 7:45 | 分類 生物科技 |
當人體出現傷口受損時,鄰近細胞會釋放細胞激素,使受傷部位的血液流量增加,因此造成紅腫,此時巨噬細胞和顆粒細胞會被吸引到傷口處,吞掉進入的任何細菌,並清除死亡細胞。如果身體需要更多支援,B 細胞也會前往感染部位,開始產生抗體,並將入侵者標示為需要消滅的目標物,然後 T 細胞會被召集到傷口部位,產生毒殺作用,並促進巨噬細胞一同消滅不速之客。 繼續閱讀..
以毒攻毒?禿頭基因過度表現可望提升癌症免疫療效 |
作者 GeneOnline|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11 日 12:00 | 分類 醫療科技 |
免疫療法的進展正在改寫人類癌症治療的歷史,但仍有不少患者的治療結果不盡理想。科學家也努力尋找獨特的生物標記,想要提升免疫療法的療效。因為透過生物標記能幫助人們身體的天然免疫細胞進入躲避的腫瘤中,並且擊殺癌細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