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好熱有證據?研究:每十年增溫幅度快四倍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5 日 10:1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去年夏季熱得讓人印象深刻,連海水都是熱的,科學研究發現,海洋暖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加速,過去 40 年每十年海水溫度上升速度加快四倍,海洋溫度會反饋回地球,導致大氣溫度加速上升至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繼續閱讀..
爆熱後下百年暴雪,首爾人:冬天不知從哪冒出來的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28 日 12:22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韓國今年秋天溫暖,甚至連秋葉都晚兩週才紅遍山頭,但似乎一夜之間冬天就來了,27 日韓國首都首爾記錄到一世紀多最嚴重 11 月降雪,科學家直指原因就是氣候變遷。 繼續閱讀..
突破第七個行星邊界,科學家:海洋酸化成定局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30 日 14:37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海洋變酸,會破壞珊瑚、貝類結構,浮游植物也會減少,威脅海洋生態系統並破壞海洋食物網,海洋變酸,也會影響吸碳能力,加劇氣候變遷。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 2024 年報告警告,現在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海洋酸化,已近臨界閾值。 繼續閱讀..
澳洲史上頭一遭,燃煤發電占比低於 50% 作者 中央廣播電台|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05 日 8:20 | 分類 淨零減碳 ,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 edit 市場監控平台 Open-NEM 4 日數據,澳洲再生能源產量激增,8 月最後一週,燃煤發電電力占比不到 50%,跌至史上低點。 繼續閱讀..
裏海大幅萎縮,亞塞拜然警告俄羅斯普丁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04 日 7:5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裏海是世界最大封閉內陸水體,與黑海夾著高加索地區,歷史上也是絲路必經之路,更是魚子醬的重要產地,但周邊國家在流入裏海的河流築壩截流水源,以及氣候變遷,1990 年代以來裏海快速萎縮,導致亞塞拜然警告俄羅斯普丁。 繼續閱讀..
暖化導致山區冰層融解,許多冰封數世紀的古物將重現世人面前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03 日 8: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氣候暖化導致北歐冰層融解加速,冰封數千年的古物得以重見天日。十年前,挪威西部莫勒魯姆斯達爾縣(Møre og Romsdal county)山區就因夏季持續高溫,大量古代文物紛紛冒出冰層。今年夏天挪威再度飆高溫,冰層快速消失,考古學家古羅·德利·桑登(Guro Dehli Sanden)和克里斯托弗·達勒(Kristoffer Dahle)呼籲登山者的協助,幫忙留意記錄及保護珍貴古物。 繼續閱讀..
亞馬遜雨林與世界最大濕地在燃燒,加速氣候崩潰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02 日 14: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去年開始飽受乾旱之苦的巴西,8 月在高溫、強風和相對濕度極低的完美風暴下,野火事件飆升至 2010 年後最高,野火甚至燒到巴西亞馬遜雨林與全世界最大熱帶濕地,巴西主要城市人民飽受煙霧之苦,日常生活廣受影響,巴西官員直指,國家正與火災交戰。 繼續閱讀..
百年乾旱數百萬人挨餓,非洲撲殺 700 頭野生動物充飢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29 日 11:27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納米比亞是乾旱少雨的高原國家,但這幾年極度乾旱導致糧食短缺,約一半人口經歷嚴重糧食不安全,政府為了抗旱,將分發 723 隻撲殺野生動物的肉,有大象、河馬、斑馬等。 繼續閱讀..
應對海平面上升還有時間?研究:末日冰川沒這麼脆弱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26 日 12:41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近十年來,氣候科學家擔心地球有幾個大型氣候系統,若崩潰將帶來巨大災難,其中最擔心的是南極末日冰川,會驅動海平面大幅上升 。但幸好,科學家最近稱,南極末日冰川,沒有想像中這麼脆弱。 繼續閱讀..
安地斯山脈冰河消退速度為人類文明史上最快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15 日 8: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氣候變遷影響,高山冰川消融,是已知的事實,不過到底有多快?科學家想到很直接的量測辦法,就是研究融冰後露出岩石,結果把他們都嚇了一跳。 繼續閱讀..
7 月地表均溫終於低於去年同期,科學家警告:不用高興太早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08 日 12:21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今年夏天極端炎熱,濕度也很高,導致體感溫度動輒 40°C 以上,夜間溫度也很少降到 30°C 以下,連日本也都熱得發燙,7 月東京有 120 多人因中暑死亡。幸好,科學家宣布,這波聖嬰現象熱浪宣告結束。 繼續閱讀..
阿拉斯加冰川又潰堤,夏季洪水成北國常態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08 日 10:5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阿拉斯加有美麗壯闊的冰川景觀,其中阿拉斯加首府朱諾市附近的門登霍爾冰川,是熱門的旅遊地點,但今年夏天高溫與暴雨,使冰川旁的盆地水位快速暴漲,冰川潰堤,導致流經城市的門登霍爾河河水暴漲,淹沒城市,許多居民流離失所,阿拉斯加州州長宣布進入全州災難緊急狀態。 繼續閱讀..
憂停滯在核能綠能辯論,童子賢:台灣 AI 優勢恐變弱勢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01 日 8:4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太陽能 , 核能 | edit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台灣是當前全球 AI 發展的核心,若不珍惜這個優勢,而逆勢操作,只停滯在辯論「核能與綠能的選項」,他憂慮會把台灣的優勢搞到成為弱勢。 繼續閱讀..
戰爭、氣候、疫情,挪威政府擴大糧食儲備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7 日 14:05 | 分類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 自然科學 | edit 挪威早就為了將來地球遭受大規模毀滅而儲備種子庫,這幾年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歐洲戰爭和氣候變遷帶來的生存風險,挪威政府決定重啟糧食儲備機制,最近簽署一項擴大儲存糧食的協議,終極目標是要為挪威人準備至少足夠撐三個月的存糧。 繼續閱讀..
地球工程不可持續,研究:美西操作反會給歐洲帶來熱浪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4 日 12:53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 edit 減排已不足以遏制地球暖化,許多前衛科學家甚至美國政府,都認為勢必得嘗試看看地球工程方法,來降低陽光照射的程度,但科學家都警告此舉可能會帶來後果。最近《自然氣候變遷》研究發現,降低加州高溫的地球工程技術可能會無意中加劇歐洲的熱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