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專家一致強調睡眠的重要性,但對幾點睡覺的最佳時間並沒有明確共識。一項針對 8.8 萬人的英國研究解開睡眠之謎,據英國生物銀行 (UK Biobank) 數據的研究發現,晚上 10~11 點入睡的人,罹患心臟病機率最低。 繼續閱讀..
英國 8.8 萬人研究,揭露最佳睡眠時間點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15 日 13:28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早起早睡 1 小時,憂鬱症風險大降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09 日 13:07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防疫期間上班上學突然全變成居家模式,不用通勤與一大早出現在公司,讓許多上班族開始過著晚睡晚起的生活,偶爾晚睡晚起不用打卡的感覺雖然很解放,但長期居家也讓一些人感到愈來愈憂鬱。一項針對 85 萬人的研究顯示,只要把睡眠時間往前調一點,就可以大幅降低憂鬱症風險。 繼續閱讀..
過猶不及,睡太少或太多都可能增加肺纖維化可能性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1 月 02 日 18:42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培養規律的生理時鐘有多重要?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睡太少或睡太多的人,罹患不治之症「肺纖維化」的可能性是一天睡 7 小時人們的 2~3 倍。研究人員強調,養成規律的生理時鐘作息是預防身體產生病變之關鍵。 繼續閱讀..
每個人晝夜節律不同,丹麥專家稱朝九晚五是笨制度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18 日 12:03 | 分類 職場 | edit |
每個國家的文化都一樣,早起上班或上學代表認真勤奮,是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晚一點上學不但讓學生有充足的睡眠,學業表現更好,最重要的是還能減少交通事故。丹麥一名專門倡導工作生活平衡的專家指出,由於人類的晝夜節律不同,不應該全部限制在朝九晚五的框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