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能源部公布最新能源藍圖,期望實現數十年來利用核融合創造能源的宏願。能源部承諾支持研發工作並推動公私部門合作,以建造第一代核融合電廠。同時大力宣傳 AI 既是帶來突破的工具,也是創造新能源以滿足資料中心用電需求的動力。
能源部透過新聞稿宣稱,新的策略目標是在 2030 年代中期將商用規模的核融合發電部署至電網。
能源部設下的時程極具野心,但在達成核融合發電的細節描述相當模糊,畢竟成功發電必須跨越那些科學界將近一個世紀以來未能攻克的阻礙。此外,投入核融合研發的新創公司與研究團隊迫切需要更多資金,而能源部坦承目前沒有足夠經費提供支持。
為何這項任務如此艱鉅?現今核電廠是採核分裂反應,釋放巨大能量。相比之下,核融合反應則是以受控制方式,將輕原子核融合成更重原子核的過程,需要極高的溫度與壓力,如同模擬恆星自身產生光和熱的方式。核融合不會像核分裂那樣產生放射性核廢物,而且整個過程不會依賴污染環境的化石燃料,成為核融合發電的優勢。
能源藍圖強調為了讓核融合具商業可行性,需要公私部門合作建立「關鍵基礎設施」,例如生產與回收核融合燃料(通常是氫的同位素氘與氚)。能源藍圖指出另一挑戰,是研發能承受核融合發電極端條件的結構材料。
能源藍圖也提到要發展核融合創新的區域中心,能源部實驗室可與大學、地方政府及企業合作,為新技術培養人才。其中一處據點將由 NVIDIA、IBM、普林斯頓電漿物理實驗室及能源部合作,建立「以 AI 優化、以核融合為核心」名為 Stellar-AI 的超級運算叢集。
能源部在能源藍圖用了整整一個章節談論 AI,稱它是對核融合能源帶來變革的工具。舉例來說,研究人員可以利用 AI 模型進行數位孿生,更快模擬核融合實驗設施的性能與表現。
Nuclear fus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energy industry—this administration is committed to advancing fusion innovation to one day harness American-made fusion power, ensuring America LEADS in global energy dominance. https://t.co/moOLjieOCS
—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ENERGY) October 17, 2025
無論如何,核融合有許多阻礙與不確定性需要克服,真正要在十幾年內以核融合發電供應家戶與企業,現實上仍充滿挑戰。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