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龍等合成纖維會釋放有害微塑膠,並常由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化石燃料生產。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改造蠶合成第一批蜘蛛絲纖維,挑戰纖維韌性和強度相互排斥特性,合成超堅韌纖維,可製作手術縫線、防彈衣和航太技術。 繼續閱讀..
利用基因工程蠶吐出蜘蛛絲,比防彈背心材料強韌六倍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5 日 14:17 | 分類 材料 , 生物科技 |
學習不一定要大腦,水母只靠神經系統就能辨識障礙物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5 日 12:47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大腦不一定是學習的必備條件,哥本哈根科學家成功訓練一種帶有劇毒的水母在低光源環境下避開障礙物,證明雖然水母沒有大腦,但仍然具有學習能力,可以只使用神經系統來學習和改變自己的行為,挑戰人們長期以來認為聯想學習需要大腦的觀點。 繼續閱讀..
友善對待蟑螂,科學家開發「非侵入式」電子遠端控制法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5 日 11:00 | 分類 機器人 , 生物科技 | edit |
昆蟲也有痛覺,現在新加坡科學家開發出不會傷害蟑螂,但仍可以遠端操控牠們的方法,之後人們就可以善用蟑螂的高機動性和小尺寸探測周圍環境,或操控牠們嚇人(警告:下有蟑螂圖)。
嬰兒配方奶的「聰明」武器 MFGM,孩子長大後更聰明 |
作者 YAP KUO|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4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edit |
母乳是嬰兒最有益的營養來源,但許多母親是職業婦女,工作壓力沉重,長期間為嬰兒哺乳對她們而言又是另一項挑戰。幸而科技進步,嬰兒配方奶粉中已添加了愈來愈多有益的成分,對小寶寶的營養補充已逼近母乳的水準。最近堪薩斯大學的研究表明,添加至嬰兒配方奶粉的一種複合成分 「乳脂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對嬰兒大腦的發育具「長遠的」益處,結果已發表在國際兒科醫學期刊《兒科雜誌》(Journal of Pediatrics)上。 繼續閱讀..
美國國防部與 Google 合作開發 AI 顯微鏡協助辨識癌細胞 |
作者 Unwire Pro|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2 日 8:4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oogle , 醫療科技 | edit |
近年 AI 癌症治療有不少進展,美國國防部最近與 Google 合作開發 AI 顯微鏡,讓醫生更快辨識樣本的癌細胞。 繼續閱讀..
創全球首例,高端疫苗技術移轉 WHO 代表什麼? |
作者 Jie An Chen|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1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高端宣布簽署高端疫苗技術授權協議,成了 COVID-19 疫苗先例,對全球公共衛生、疫苗公平分配都有重要影響。COVID-19 大流行形成前所未有全球公共衛生挑戰,需快速開發和分配疫苗,疫苗技術轉讓成為擴大生產規模的重要機制。但高端疫苗技術移轉代表什麼意義? 繼續閱讀..